从受助到授助
因为一份温暖 曾经的流浪人员实现“华丽变身”
年前,一名流浪人员被送到了市救助站。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在市救助站一住就是几个月。因为感受到了我市救助工作人员的温暖,他下定决心留在濮阳做救助工作,完成了由受助人员到救助人员的身份转变。这背后,传递着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暖。
因为流浪,他被救助站收留
1月23日深夜,一名精神恍惚的中年男子,被市公安局中原分局送到了市救助站,当时该男子穿戴破旧、身体异常无力,疑似流浪状态。
“你赶紧进来暖和暖和,我去给你找身干净衣服。这幸好发现得及时,不然这大冷天你在街上躺着,非冻病不可。”正说着,市救助站值班人员为他拿来了棉衣棉服,并按照救助程序,迅速为他办理了交接手续,让他入站接受临时救助。
“你是哪里人?快过年了怎么在街上流浪?你没有家吗?”市救助站值班人员急切地询问着。经过简单的交流,工作人员了解到,该男子名叫岳峰,1981年3月出生,是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在某工地打工被骗,后期务工没有着落,又无亲友投靠,他身无分文,步行20多公里来到濮阳。
“他估计是又冷又饿,走不动了,就在京开大道市体育场的地上躺着,有个好心人发现他后,报警求助,这才被送到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入站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岳峰安排在一楼救助区,为他发放日常生活用品,还与其谈心交流,询问日常。
因为疫情,他一住就是几个月
正临春节,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救助就是责任”,对市救助站来说,保护好救助对象就是“第一要务”。
“因当时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省际客运班车已停运,工作人员无法将岳峰护送返乡,所以,就一直将他留在救助站照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市救助站严格实行疫情防控措施,坚持每天对岳峰进行两次体温监测并进行登记,对站内受助区域和公共场所坚持每日消毒、清扫、排查,让受助人员住得放心,为他们搭起了避风港。
疫情期间的这几个月,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岳峰进行了心理疏导,以及社会融入教育等。岳峰也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状态逐步恢复正常。“住的时间久了,大家都熟悉了,他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随着他思想认识的转变,他对以后的生活渐渐充满了希望,在站内表现得也越来越积极。”
“你们都是好人,真谢谢你们照顾我那么久,我不想走了,我想留在濮阳,留在这儿,好好工作,踏实做人,你看行不?”疫情期间,岳峰数次向工作人员表露心声。看到岳峰的意识和思想逐步稳定,并有留下来的意愿和就业的决心,救助科工作人员就与岳峰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在了解了他家庭的基本信息,也确定了他无社会不良行为、无犯罪刑事记录后,市救助站决定帮他找工作。
因为温暖,他决定留在市救助站工作
“我真的不想走,我留在这儿一定好好干。”得知了岳峰的意愿后,市救助站负责人组织召开了个案小组讨论会,大家建议对岳峰进行技能培训救助和就业救助。随即,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为岳峰联系到一家就业培训机构对他进行专业培训。在经过短期护理技能培训和专业老师来站指导后,岳峰如愿以偿地被安排在市救助站做护理工作(试岗),解决了他因为疫情无法遣送返乡、长期滞留在站的情况,也解决了岳峰的就业困难问题。
“让我来!我来吧!这点小事让我干!” 身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岳峰在市救助站工作,表现得格外积极,他总是抢着做工作。他把来站的受助人员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帮受助人员穿衣、打饭,还帮受助人员洗澡、洗衣、剪指甲,陪受助人员站内活动,每一件事情他都做得非常认真。
“他真的很勤快,是个踏实干的人,也不怕吃苦,他每天都会把救助区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救助室内的床铺收拾得平平整整,工作很积极很努力。”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都对岳峰的工作态度竖起大拇指。
“疫情无情,救助有爱”,看似日常的救助工作,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由受助人员身份转变为护理工作人员,这对岳峰和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
这一次,濮阳救助人不只搭起了暖心的避风港,还当起了“中介”为受助人员找到工作,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