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挖潜盘活低效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依赖新增向存量挖潜转变。自2021年以来,推动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再开发项目147个,腾退低效用地1.5万余亩,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1814亩;获得省级增值税返还6949万元。钢城区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做法入选“全国盘活存量用地保障工业项目落地典型案例”,济南高新东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入选“山东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探索低效用地盘活新路径
摸清低效用地底数。聚焦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及开发区,结合测绘数据筛查、智能大数据推演等工作,开展全市城镇低效用地现状调查,梳理“十四五”时期具备开发潜力的低效用地6.6万亩,逐地块确定开发方式、开发时序,为项目精准落地和双招双引提供数据支撑。强化规划统筹协调。科学编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围绕时代、动能、政策、理念4个维度,全面分析现状低效用地特征及成因,重点针对3大类用地、7大典型公共中心提出用地布局引导,形成再开发项目库462个,引导各区县明确片区产业定位,以重点项目为主导,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创新“云端”看地选地。打造“泉地云”产业用地超市,将全市存量工业、仓储和商业用地上图入库,方便企业线上快速挑选理想的匹配地块,实现精准推介、各取所需引项目。
健全要素精准配置
新机制
完善低效用地政策引导机制。制定《济南市土地储备办法》,明确优先储备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出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认定标准、开发模式、鼓励措施,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各区县和经营主体挖潜积极性。印发再开发项目申报指南,明晰项目申报条件和流程,从实操层面提供详细指引,全力保障再开发项目落地实施;完善合规园区用地审核机制。聚焦破解沿黄工业项目空间不足难题,积极支持合规工业园区调区扩区需求,高效完成22个开发区用地审核上报;完善低效用地源头防范机制。建立“策划启动、组织实施、联合监管”全流程服务机制,对工业项目实施精准用地联合审查和“双合同”监管,实现“用地必精准、拿地即开工”。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
新模式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牵引,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山钢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通过改造重建原莱钢旧厂区,带动钢铁延伸配套产业迅速发展,年均新增利润总额18.1亿元,新增所得税4.5亿元;高新区舜泰广场体育用地复合利用项目通过地上划拨、地下出让的复合利用供地模式,从原来现状1处单一的体育用地“升级”改造为地上为体育场,地下为商业、立体停车等多功能、智能化的综合商服区域,建设地下车库面积约3.7万平方米,为周边增加了1000余个智能机动车位,利用地下空间配建近1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为周边企业和办公人员提供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