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山东省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来源:济南日报发布时间:2024-07-12 16:29:56

  山东是海洋大省。今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5%,占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17.2%。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7620.4亿元,同比增长7.9%,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15个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发展等6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货物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山东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建东介绍,近年来,山东坚持陆海统筹,海洋强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其中,港口建设实现跃升,货物吞吐量连跨5个亿吨级台阶,2023年达到19.7亿吨,居全国首位。

  据介绍,海洋科技不断突破,山东科学技术最高奖,三分之一来自海洋领域。目前,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入轨运行,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等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集聚山东。海洋领域全职驻鲁院士22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深海开发、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山东沿海港口实现一体化发展,生产性泊位达661个,其中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9个。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354条,航线数量和密度居北方港口首位。布局内陆港50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95条,海铁联运箱量居全国第一。

  同时,山东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动态整治入海排污口2万余个。“十四五”以来,山东争取中央资金27亿元、地方投入14.8亿元,开展海洋生态治理,整治修复岸线42.9公里、滨海湿地8660公顷。 4个海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数量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5.6%,历史性进入全国前3名。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新设涉海类外商投资企业153家,船舶及海工装备、水产品等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张建东介绍,山东将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完善一流港口基础设施,提升航运综合服务能力,与沿黄流域省份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发挥山东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枢纽作用,主动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探索陆海联动融合发展新模式。”张建东表示,山东将加快形成现代海洋经济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海现代海洋经济带。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山东将做强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三大基地”。

  同时,山东还将积极争取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在鲁布局,全力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建好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等高能级平台,每年实施20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聚焦加快绘就人海和谐美丽画卷,山东将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探索海洋绿色发展路径,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确保2025年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0%。

  到2027年,山东内陆港将达到60个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洪岩介绍,近年来,山东全面推进沿海港口一体化运营,大力建设世界级专业化码头集群,加快港口智慧绿色转型,畅通双循环陆海物流网络,全力推动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截至2023年底,山东沿海港口2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数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等重要指标均居全国沿海省份第1位。

  下一步,山东将推进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以山东港口群为引领和枢纽节点,进一步优化海上航线网络,畅通陆向物流通道,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加强与黄河流域内陆省份的陆海直达连通。到2027年,集装箱外贸航线达到280条,内陆港达到60个,海铁联运集装箱达到500万标箱。

  同时,山东将加快推进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烟台港西港区LNG码头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进一步提升沿海港口通过能力。加快推进董家口-沂水等疏港铁路项目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此外,山东还将加快建设零碳码头、零碳港区,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利用,全面推广岸电使用,推动港口碳达峰、碳中和。到2027年,非液体散货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配备率不低于90%,港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占综合能源消耗比重不低于65%。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