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聚光成芒情满泉城 有爱相传温暖人心

来源:济南日报发布时间:2024-08-27 16:31:54

  夏伏已去,秋色初见。秋雨为济南城带来了清凉的温度,放眼远眺,整座城如水墨画卷一般动人。记者行走在泉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只见处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一群群“志愿红”活跃在城市乡村,为民服务暖人心;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活力四射,左邻右舍和睦友爱;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志愿服务的“种子”随着文明新风融入千家万户,处处洋溢着群众不断满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志愿服务是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是一座城市温暖与美好的重要见证。今年以来,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不断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稳定、协调作用,向社会发布“济南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济南市社会工作服务目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群众获取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平台,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党旗高高飘扬

  志愿服务彰显先锋担当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扎实有效的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将志愿服务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党旗红和志愿红在基层一线交相辉映。

  各单位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投身志愿“红”流,形成“双报到”给力、基层用力、各领域发力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彰显新时代文明志愿之风的“烟火气”。

  无论是守护“一老一小”的大后方,还是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抑或是社区服务的细微处,都澎湃着党建引领的动能……

  “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济阳区济阳街道华阳社区志愿服务队遵循“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治理理念,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新阵地。党员活动室、暖阳康养驿站、舞蹈瑜伽室、七彩手工坊、向日葵小课堂等空间将党员群众需求与平台功能设置相衔接,让志愿服务阵地成为为民服务的“新窗口”、民主决策的“议事厅”、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家园”。

  在历下区建新街道,一条“百米党建服务长街”串联起了新就业群体暖“新”之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老年食堂、退役军人服务站、“励新学堂”街道党校、陈叶翠实景教育基地,这种“党建+”阵地建设,借力社区志愿服务阵地升级,以高品质载体推动志愿服务“落地生根”,让家门口的幸福唾手可得。

  济南起步区鹊华理想社区是一个纯居住型的回迁社区,“外力”资源相对薄弱。社区党委“向内”发动辖区党员、志愿者,增设“书记茶摊、网格员记事、议事会论事、微心愿”四条诉求渠道,建立社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一网格、四级管理”体系,做到志愿服务“一张网”、居民诉求“一本账”。根据群众诉求组建了17支志愿服务队伍,针对辖区“一老一小一青年”不同群体,开展“特需性”服务,打造“四点半课堂”、拾光学堂、一米爱心等“小而美”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坚持“社区党建+志愿服务”的融合模式,起步区鹊华理想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功能,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统筹、社会力量多元支撑、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志愿服务新格局。

  老年康养优势资源辐射面越来越广,长者食堂的菜品越来越可口,儿童友好试点单元越来越多……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党建引领、党员冲锋在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文明创建。找准党建与志愿服务的结合点,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服务群众全过程、全实践,“党建与惠民、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的基层治理格局逐渐形成,一条党建促志愿、服务惠民生的新路子正越走越宽。

  社区作为主阵地

  志愿服务助推基层治理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与千家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志愿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济南市各区县各街道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通过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让群众知晓社区事务、参与社区治理,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居民群众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让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

  在莱芜区凤城街道连心园社区,社区居民孙桂芝因热爱腰鼓、太极扇、健身球等文体活动,主动承担起连心园社区腰鼓队的组建与培训工作,将个人对腰鼓艺术的热爱转化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贡献。

  在孙桂芝的带领下,连心腰鼓队不仅技艺日益精进,更在多次社区及区级、市级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赢得了广泛赞誉。她的事迹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通过组织腰鼓队等志愿服务活动,孙桂芝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她与连心腰鼓队的故事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和宝贵财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社区内出现了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或是贫困无依,或是身有残疾,或是失去亲人,或是孤独独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济阳区济阳街道银山社区推出“敲门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巾帼志愿者成立“敲门嫂”志愿服务队。他们以主动敲门入户的方式,打破了老人们生活中的孤寂与无助,将暖心服务送到居民家中。

  “咚咚咚”,一声声敲门声,带来的不仅仅是问候,更是温暖与希望。残疾的老人行动不便,“敲门嫂”帮忙打扫房间、整理衣物、洗衣晒被;失亲的老人在节日里倍感孤独,“敲门嫂”陪伴左右,给予家的温暖;独居的老人生病无人照顾,“敲门嫂”第一时间赶到,送医送药……她们用真诚的笑容、关切的话语,让老人们重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在璀璨星河与人间灯火交相辉映的七夕之夜,古老而浪漫的传说穿越时空的界限,唤醒着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向往。七夕前夕,章丘区巧娘红娘志愿服务队为年轻人组织七夕相亲活动,为新人做喜被,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树文明新风,不仅见证了无数爱人的柔情蜜意,更成为一场汇聚爱心、传递正能量的志愿服务盛事。

  在平阴县,“萤光网格”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志愿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和群众基础深厚、经验阅历丰富的优势,弥补了社区治理力量不足的短板,延伸了社区治理的手臂,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志愿队自成立以来,通过项目化、团队化的运作开展各项文明实践、爱心帮扶、社区事务协助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解决小区环境、治安、邻里纠纷、安全隐患排查等社会问题中贡献志愿力量,先后协助社区破解了小区私搭乱建、老旧小区用电改造、物业业主矛盾纠纷等事项60余件,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效果,真正把事情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要以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以群众的满意为落脚点,不断丰富其形式载体,带动居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让文明之花开遍泉城大地。

  凝聚社会力量

  志愿服务照亮美好生活

  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核心在于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多方合力共同参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推手。志愿服务不仅为人人参与提供了机会与渠道,而且能够在思想与行动上进行广泛动员,撬动社会中蕴含的资源与能量,为基层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深层动力、主体活力与协作引力。

  举办爱心义诊免费为辖区群众查体、开展爱心助老公益理发、召开小小“跳蚤市场”帮助儿童置换闲置玩具……这样的场景在历下区燕山街道普法主题公园内的广场上每周可见,志愿服务活动已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燕山街道坚持新时代志愿服务理念,将“爱心集市”开到社区广场上,让志愿服务到群众身边去,已累计开展活动50场,服务居民群众上万人,引导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志愿服务暖人心的情景生动展现。

  在历城区,14个街道30余个社区以暑期放假的儿童为主体,打造以场地和资源共享为特色的儿童友好志愿服务项目。华山街道城湾社区打造“益托辅”志愿服务项目,以“社区+公益课堂+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公益托管班,除了作业辅导外,还开设口才、硬笔书法、创意美术、绘本阅读、机器人编程、围棋、声乐等10余项特色课程,有效解决了双职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工作时间无暇看护孩子的实际困难。

  以“数字赋能”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方式,充分激活志愿服务联动“线”。天桥区积极连接外部资源,整合社会力量,不断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拓展社区志愿服务范围——

  街道、社区积极构建“手拉手”工作机制,聚资凝智共建单位,充实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清单;探索建立“幸福合伙人”机制,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机关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动辖区老工人、退役军人等先进集体,组建外卖、快递“小哥”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力量”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依托社区慈善基金,以公益合力助力社区助学、助残、助老等各类慈善活动,帮扶特殊居民,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群众广泛参与

  志愿服务氛围热烈浓厚

  微光如炬,汇成星河。新时代志愿服务在基层演绎的动人故事已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暖流,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偏远乡村的田间地头,志愿服务的氛围变得日益热烈而浓厚。

  这股力量,源自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受益人”开始加入到“反哺人”行列中来,形成了“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生动局面,“从善如流”的美好场景更激发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源聚维修工坊的师傅,以专业技能和满腔热情,为居民解决家电维修难题;缝纫工坊的大姐,用巧手将传统缝纫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提供个性化服装改造与设计服务;退休老党员架起摊位,为剪子、菜刀抹去岁月的痕迹,创造微小而实在的幸福感……能工巧匠用志愿服务共筑起“社区工坊”,在钢城区汶源街道力源社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缝纫、非遗绳编、家电维修、理发、艾灸康复理疗、磨剪子戗菜刀、葫芦雕刻等7项“社区工坊”项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琐碎事”。这样让传统手艺与现代社区生活完美融合的场景源于“社区有为居民有感”的高效治理模式。

  在槐荫区五里沟街道“搭把手”社区会客厅,“今日主理人”项目每天都会向居民发布一个志愿服务事务,并由专业的技能能人主理当天活动。由此,健康查体、推拿按摩、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中大槐树街道还创新性地吸纳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让“快递小哥”参与社区治理,走街串巷的“移动哨兵”成了社区最新潮的公益力量。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积极性与能动性,用好用活社区达人、能人、带头人,让社区人真正管理社区事,让社区人真正享受社区服务,一幅“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和谐画卷铺陈开来。

  今年暑假,“全龄友好”在历城区成了当之无愧的热词。

  华山街道城湾社区以“社区+公益课堂+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公益托管班,为“幼童”搭建安全驿站;全福街道电建一公司社区依托大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和“青鸟”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启“魔力周末”和假期“神兽训练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音乐、研学等活动,让“青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现社会化成长;历城区以“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服务季”为切入点,构建三级服务阵地体系,为“壮年”构建工作续航空间;港沟街道保利花园社区与老年大学、区科普大学一道,为老年人开设书法、钢琴、舞蹈、声乐等多种课程,为“暮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幼有所学、青有所献、壮有所得、老有所乐”,每个人既是志愿服务的受益人,又是公益事业的传递者,在双向奔赴中,实现“美美与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