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积分管理、村民自治、集体增收…… 大下河村的世界观

来源:济南日报发布时间:2024-09-03 16:26:47

  走进莱芜区大王庄镇大下河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法治文化广场隔路相望,柏油路两边,每家门楼前都有一盆大大的盆栽,街面干净整洁。大下河村曾在全国首次提出“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家庭管理模式,并由司法部向全国推广。4月29日,司法部组织9个省司法部门来到大下河村调研上述家庭管理模式开展情况。了解情况后,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副局长刘汉银说:“制度只有接地气、惠民生才有生命力,才能促进乡村振兴,真没想到你们这个山村发展这么好。”

  做好人、争先进,党员群众有信仰

  8月20日午后,大下河村村民郭梅外出做生意回到家,聊起村里实行的积分管理制度,郭梅说:“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都好面子。挣积分能领到积分卡到积分超市买东西,年底还能评先进,积分越多福利越多,既得实惠又有面子。”

  大下河村的村民有6项福利,分别是:免费吃水浇地、医疗保险集体补助、大病住院集体补助、丧葬抚慰金、老年人春节慰问、大学新生奖励。村里把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日常生活规范、支持村“两委”工作情况等纳入积分项目,将积分与福利待遇、评先树优相挂钩,积分越多福利待遇越丰厚。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村民做好事、争先进的积极性,被山东省党建专家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典型案例。

  积分管理是一条主线,在村庄日常管理方面,大下河村实行“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党员穿马甲、亮身份,农户插红旗、亮黄旗”的考核奖评制度。考核合格的党小组穿红马甲,不合格的党小组穿黄马甲;文明家庭插红旗,不合格家庭亮黄旗。

  大下河村的庄户剧团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编成文艺节目搬上大舞台,这些喜闻乐见的节目传播效果极佳,全村形成了“会议上讲的、喇叭上放的、舞台上演的、大街上唱的、大伙儿聊的”都是正能量的局面,对群众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大下河村实施的这些方法撬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村里形成了“好事跟着学,坏事不能做,我为村庄尽把力”的局面。大下河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非常过硬,按照村党支部书记赵茂忠的说法,“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面上到旮旯一个样。”每逢下雪天气,道路还没发白,有的村民就拿着扫帚等着扫雪。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大下河村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积分管理方面,党员干部合格家庭的标准比群众家庭高10分。

  村党支部提出了“一人必学,两人必谈,三人必讲”学习活动。每当中央出台新的惠民政策、新的法律文件时,村党支部总是组织党员、特别是“两委”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下河村每年都会召开表彰大会,让村民通过“戴红花,露露脸”来“比贡献、比奖项、比奖品、比笑脸”。2021年村里治理河道,群众自发清理自家的树,没有一户讲条件、要补贴的。

  村规民约、普法学习,村民争做明白人

  现在的大下河村政通人和、村民安居乐业,20世纪90年代初却是另一番模样。当时,大下河村的“骂人台”在十里八乡很出名。村里有一条高8米、长200多米的岭子,不管谁家遇到不顺心窝火的事了,就到岭子上骂街示威,宣泄怒火,人称“骂人台”。

  改变始于退伍军人赵茂忠当了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新班子成立后,赵茂忠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撰写出台了大下河村第一部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行为,经过多次修改,内容逐步完善,涉及党务村务、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制度告诉村民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在全国推行多年。大下河村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创建了“政策一览明白袋”。明白袋里放着民法典、宪法等跟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文件,还有村里的村规民约等材料。明白袋发放给每家每户,保证了村级事务线上线下公开无死角,群众清楚、干部清白。

  大下河村坚持村民自治,成立了村民监事会,监督村里的大小开支;为回应群众疑虑,2019年又建立了村务公开特殊监督员制度,从村民中随机抽取特殊监督员,监督每月所需办公用品的采购情况,增加了透明度。到了2020年,村里又设计出台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事项)决议表》,大到村里的发展规划,小到树木修理整形,都由全体村民参与决策,促进了村庄稳定。

  该村村民朱振练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村委会处理村务公开透明,用政策和法律解决问题。村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学法的积极性很高。”

  大下河村经常组织开展乡村文明法治讲座等活动,邀请司法所人员、律师到村里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普法教育,同时组织调解员、法律顾问就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现场调解。

  村里选出10名党员干部组建了“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法律服务队片区兜底,负责对群众进行法律宣传,营造人人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氛围,成为处理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普法工作开展好了,矛盾纠纷就少了。村里投资20多万元打造法治文化阵地,设置法律服务办公室,建设法治漫画墙、法治长廊,营造了出门见法、抬头学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氛围。村党支部年年开展“守法模范户”评选活动并进行表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大胆尝试、占得先机,全村上下齐奔富

  大下河村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为了鼓励群众发展产业经济,早在1992年,村集体收入还不景气的情况下,就尝试出台了激励群众发展产业的政策,无偿解决群众项目用地、道路通平和电力架设。对于效益好、有影响力、群众认可的农户,村里还要奖励彩色电视机。

  在政策的激励下,村里干烘茶加工、板材加工、食品加工、个体购销从无到有,越来越多。当时,村民邹本胡开了家食品加工厂,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经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评议,村里奖励了他一台25吋电视机。

  2006年,大下河村既无集体产业又无资源,乡村发展遇到难题。村委说话没人听,村民干事先要钱,没有钱谁也不出工。

  村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大胆提出了“让土地充满诗意,让农业成为休闲,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发展目标,村庄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把群众的土地全部集中到了合作社。

  当时,土地流转还没有在农村地区推行,大下河村就作出了尝试,这使得大下河村为增加集体收入占得了先机。目前,大下河村1500亩耕地已流转了1337亩。村民过上了土地有股份、市场购销挣大钱的日子,村集体也通过土地流转、办合作社等形式不断发展,收入逐年提高。

  2013年,大下河村的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用赵茂忠的话说,就是“深沟远销卖四方,秤杆秤砣赶大集,劳务技术创市场,老弱病残进车间”,村里形成了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的局面。

  目前,村内有藤编厂、手工煎饼等小作坊,主要面向村里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针对青年劳动力,村里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为小型企业提供零工和技术服务,在盘活劳动力的同时增加部分村集体收入。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大下河村不仅使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还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毅通讯员闫玉霞)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