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来到济南起步区实践锻炼。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更是护航全市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近年来,济南市各区县基层单位积极筑巢引凤,为新一代的“济南名士”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持续擦亮“海右人才”品牌,为人才强市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以全链条服务构筑优质人才生态
城市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积极探索人才引育全链条服务路径,通过建机制、强平台、搭场景、优服务,着力打造人才“蓄水池”,构筑“近悦远来”的优质人才生态。
为大力营造“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浓厚氛围,泉城路街道打出一系列“筑巢引凤”组合拳。针对辖区人才关心关注的创新创业、金融扶持、成果转化等诉求,街道策划开展“泉声论坛”人才服务主题系列活动,链接7大类64项服务进楼宇、送企业、给人才。目前,街道已组织开展了以“家庭财富风险管理”“色彩与搭配”“消费者权益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7次人才赋能行动,从创业诊疗、职业规划、气质提升等多方面助力人才成长。
同时,街道加快服务方式创新。今年6月28日至30日,泉城路街道“星辰职场人才夜市”在开元广场火热“出摊”,成为人才与企业互相成就的又一典型见证。广场夜市“烟火气”、招聘求职“高人气”、就业服务“接地气”……为进一步广纳人才,街道融合喜闻乐见的夜经济场景与人才服务新场景,在人才夜市设招聘专区、职业技能专区、暖心服务、文化体验专区等六大板块,多层次、精准化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活动现场100余名求职人员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此外,街道用好各类人才激励政策,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点对点做好“省双创”“泰山人才工程”等相关人才政策宣传。立足辖区产业基础,加强特色产业人才汇聚,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济南分行等区域金融机构,引进培育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业人才;围绕山东手造体验展示中心及周边街区文化创意企业,吸引国内外优秀手造品牌入驻,集聚非遗传承人……在泉城路街道,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的佳话被反复书写,众多有志人才在泉城沃土扎根。
下一步,泉城路街道将围绕打造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前置服务、人才项目落地定制服务,推动人才生态创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以“金牌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一座城市、一个企业要想吸引高层次人才,就必须拥有能支撑起高层次人才梦想的实力,栽好具有吸引力的“梧桐树”。近年来,槐荫区振兴街街道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两翼齐飞”,多措并举推动人才工作在新征程上蹄疾步稳。
其间,振兴街街道积极引导和扶持辖区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职’在振兴,‘就’有未来”等各类招聘会,建立人才信息库,组织人才座谈交流及企业走访调研,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暖心走访辖区每一家企业,持续向企业和市场主体宣传推送惠企、助企纾困政策,深入开展银企对接、女企业家联盟等各类活动,以“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服务兜起企业大小事;以“凝聚青春力量,共创美好未来”为服务理念,实施“青春合伙人计划”,深入开展青春行动,通过打造“青年会客厅”“议事直播间”等青年议事平台,建立开放空间、圆桌会议、青春论坛等新治理载体,搭建社区与青年联动的平台,让青年做“主角”、站“C位”……一直以来,该街道用“金牌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人才落地生根的最好“栖息地”。
一系列走心的措施、一个个暖心的收获,对人才的磁场效应正不断显现。
作为辖区优秀女企业家代表,山东大嫂健康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霞谈及振兴街街道时表示,振兴街街道是投资兴业的沃土,也是她保持信念和初心的地方。在这里投资兴业二十多年的她见证了振兴街街道的繁荣变迁,也相信未来的振兴街街道经济发展活力会更加强劲。作为一个企业家,背后有街道的鼓励和支持,这为企业无所畏惧向前冲,提供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大招”频频的振兴街街道,不断凝聚“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引力,以诚意引进人才、以心意留住人才、以创意挖掘人才,让各类人才竞相闪耀,为加快实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以“校友经济”揽天下英才
校友,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有感情的人才资源”。“校友经济”是大学、校友、城市三位一体、开放包容的经济,可以揽天下英才,产生乘数效应。对于坐拥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市中区而言,自然也需要用好资源,让“校友经济”绽放光彩。
近年来,市中区高度重视与高校合作,聚焦政策联动,出台了“高校金10条”政策,打破校地合作引才壁垒,实现校企合作共赢;聚焦资源共享,共建高端载体平台,高标准打造了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地山大系企业50余家,共建了一批高端研究平台;聚焦人才共享,面向驻济高校,连续六年选派科技副职70余人,为开展科技合作、科技帮扶、项目落地等搭建了合作桥梁,加速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尤其是今年以来,市中区在推动“校友经济”发展方面积极谋划、提前布局。比如,率先举办“高校校友市中行”活动,邀请多方校友实地探访市中区的核心载体,并成功召开了市中区首届校友座谈会,全面展示了市中区的发展成果,有效打通了信息资源交流的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市中区还建成了全市区县首家共享式校友会客厅——“梦享家·校友会客厅”,吸引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3家知名校友会入驻。这一创新平台为校友们提供了项目路演、交流洽谈、座谈研讨的实体空间,成为校友思想碰撞、资源共享的重要阵地。
同时,市中区积极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市中”行动,发布《青年人才·乐享市中指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深入了解市中、走进市中、留在市中。此外,市中区还依托各类校友平台,广泛征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校友项目,通过校友圈的辐射效应,有效撬动了产业圈的发展,为市中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省会政务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数字中心和文化商贸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市中区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政务资源,还汇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载体,区位优越、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发展“校友经济”,市中区有优势,也有底气。这里高校资源丰富,驻地有山东大学、济南大学、育英中学、省实验中学等知名学校,具备发展校友经济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为市中区发展“校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市中区正处在二次创业的黄金期、关键期、攻坚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市中区正致力于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鼓励更多校友踊跃回归,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人翁”和“宣传员”。校友们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和项目的回归,更是先进理念、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汇聚,这些都将为市中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人才“急难愁盼”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022年8月,伊莱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创造了一项崭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环轧钢环,直径是15.673米,火爆全网。这其中凝结着伊莱特总工程师王飞的智慧与汗水。
“2015年,我在章丘出差时,对这里良好的产业基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伊莱特的产业方向和章丘整体营商环境、人才服务都深深吸引了我,于是7年之后,我也成了章丘人。”说起自己与章丘的缘分,王飞难掩内心的喜悦。
故事还得从2022年1月说起,北京“85后”钢铁冶金学博士王飞来到伊莱特担任总工程师,找到了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先后入选“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产业领军人才。
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我在济南刚刚好,才聚章丘步步高”,成为章丘人才工作的鲜明特点。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才聚章丘,近悦远来。2023年,章丘区新入选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产业领军人才8人、“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15人,新引进外国专家42人、全日制博士65人;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5家、专家工作站2家……章丘区聚焦创新创业人才“急难愁盼”,帮助种子期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在资金、要素供给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此外,章丘区帮助成长期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在规范培育、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人才企业及时协调银行发放“人才贷”“科创贷”,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领军人才协调落实配偶就业、子女随迁和入学就读,消除后顾之忧;优先安排精装修人才公寓、人才优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让人才住有所居;设立人才综合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务,提供创业辅导、市场拓展、管理提升、税务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全周期赋能服务。
放眼如今的章丘,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以开放姿态打造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
策划举办多层次人才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密切联系,组织“清华博士起步区创业行”……今年济南市“海右人才节”期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创新活力,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人才活动,搭建起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
当前,起步区正处在全面成形起势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为打造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全区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
此前,起步区出台《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及配套细则,推出20条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支持措施,围绕重点产业绘制人才引育“图谱”,并对照“一人一策”给予政策扶持激励。截至目前,起步区已累计引进2个院士团队,集聚高层次人才451人,人才吸引力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人才工作的成效,起步区还推出了“四个着力”方向,以构建更加完善、高效、开放的人才发展生态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着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制度创新,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全链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在落实好人才支持政策20条基础上,拿出更多创新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创新引才机制,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坚持以“全球视野”揽才,通过海外引才活动加速高端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集聚。
着力打造济青人才平台示范区。抓住用好起步区城市科创区作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核心区的机遇,积极推动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人才创新载体在起步区布局。发挥好中科系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全力打造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高质量发展样板,努力建成带动全市、辐射全省、服务沿黄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着力推动“四链融合”。坚持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激活人才链,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吸引顶尖和紧缺人才,促进项目和人才双向选择。支持高校院所在起步区建设研发机构、特色产业学院等平台载体,推动校地企互动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协作共同体,把起步区打造成为全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人才创新创业向往地。
着力优化人才生态。着力构建留才“最优生态”,深入探索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人才服务模式,着眼“衣食住行”,重视“关键小事”,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畅通高层次人才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绿色通道,完善“购、租、补”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宜业、宜居、宜学、宜医、宜乐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