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打造“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加快推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构建“市市有品牌、县县有特色”品牌赛事格局
《若干措施》提到,山东将丰富体育赛事供给,引进国际国内品牌赛事、发展高水平专业赛事、培育自主品牌赛事、积极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户外运动赛事、健全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其中提到,山东将力争每年都有国际重大赛事、国内顶级赛事在鲁举办,并争取永久落户;打造集职业球队、青训学校、球迷消费、运动项目文化于一体的职业联赛生态圈;支持各市发展“村超”“村BA”“村乒”、社区联赛、城市联赛等,鼓励济南都市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发展区域联赛;加强U系列赛事与校园赛事衔接,逐步优化竞赛结构。
优化体育赛事布局方面,山东将合理开发赛事空间,构建“三圈”(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引领,“四沿”(沿黄河、沿黄渤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联动,五网(步道网、水上网、骑行网、自驾网、航空网)串联,多极(黄河口、泰山、沂蒙山、昆嵛山、南四湖、东平湖、莱州湾、胶州湾)支撑的赛事空间布局。厘清涉空、涉水、涉林等赛事许可条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试点推动自然资源向体育赛事开放。
同时,差异化打造赛事名城。提升“世界泉水运动之都”济南、“帆船之都”青岛等影响力。鼓励各市将赛事名城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五五”规划,推动赛事经济与城市经济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深化“赛事+”产业融合
根据《若干措施》,山东将在文旅、服务业、乡村振兴、制造业、培训等方面加强与赛事的融合。比如,大力发展“赛事旅游经济”,定期举办体育赛事旅游推介活动,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目录;发布一批赛事消费场景典型案例,支持赛事主办方联合商圈、品牌推出赛事购物专线、专属优惠券等消费活动;鼓励体育制造业龙头企业向赛事举办、教育培训等服务业领域拓展;规范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等级达级赛事及相关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深“赛事+乡村振兴”方面,《若干措施》规定,将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以“和美乡村”为主题,大力开展“村超”“村BA”“村乒”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赛事活动。支持各市结合实际举办新年登高、农民丰收节、户外露营等“三农”特色突出的乡村主题节庆赛事活动。
此外,山东还将壮大赛事运营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主业国有企业发展体育赛事产业,积极引进、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积极稳妥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引导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制定公布体育赛事规范标准和办赛指南、参赛指引,鼓励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向体育赛事主办方和承办方提供技术、规则、器材、人员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打造“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
优化赛事组织环境方面,《若干措施》提到,探索体育赛事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深化与专业机构、专业协会合作办赛,推动体育赛事安保、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标准化、社会化,合理降低赛事举办成本;加强赛事安全监管,探索建立体育赛事活动部门协作监管和应急保障机制,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和联合执法,加大风险研判和隐患排查力度。
此外,《若干措施》提出,将打造“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制定“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认证标准,为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夯实基础;大力扶持获得品牌认证的体育赛事发展,通过优化体育赛事服务保障、整合体育赛事营销推广等方式给予相应支持。
山东还将强化赛事要素支撑,合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笼式足球和篮球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体育场地设施更新,推动体育场馆智慧化升级;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培育一批赛事管理、策划、组织、运营、市场开发等专业人才,建立山东省赛事人才信息库和人才交流平台,为谋赛办赛提供智力支撑。
根据《若干措施》,山东将研究制定体育赛事支持细则,加强财金协同联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对符合条件的赛事、赛事运营机构等给予支持。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