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济南市创新制度机制,强化活态传承,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实现了非遗保护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非遗保护工作制度保障,对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发挥中国非遗博览会承办优势,使之成为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引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打造“泉润非遗”品牌,举办济南非遗购物节、视频直播家乡年等十大活动。培育10余家非遗曲艺书场,成立“曲山艺海”合作联盟。扶持发展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孵化非遗项目近10个。设立非遗工坊91家。支持非遗项目向品牌IP发展,打造147个“泉城非遗坊”。
目前,全市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108项、市级56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省级68人、市级278人。建有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2个非遗曲艺书场被列入国家级试点。在全国各类非遗品牌评选活动中,济南市荣获全国非遗扶贫、非遗进校园、非遗与旅游融合、非遗工坊等优秀典型案例,13个区县入选2021年“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值TOP100名单。
自2018年以来,济南市连续7年,每年列支市级财政资金,累计遴选扶持187所学校参与“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支持学校与非遗传承人签订教学协议,遴选德艺双馨的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根据学校需求、教学特点及学生接受程度,“一校一项(非遗项目)”向学校提供“点单式”服务,形成“全面开花”的非遗教育格局。得益于“非遗进校园”,529名学生被命名为“泉城非遗娃”,万余名学生接受了非遗传承文化教育,一批青少年成长为非遗的热爱者、传播者、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