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济南市技师学院与台湾文化产经交流促进会达成合作意向,“技师手造”面之心语创新班成员成为首批参与项目合作的学员,助力两岸文化与技术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济南市技师学院将“技师手造”作为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主动对接文旅产业,创新构建“匠心+文化+科技+手造”传承新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实施数字手造,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特色融合手造社团,解锁“手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成为一抹赋能区域文旅经济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亮色。
打破专业壁垒
建构特色融合手造育人新模式
在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过程中,济南市技师学院集众专业之长,以“传承、研发、创新”为思路,联合企业、行业,打造集设计、生产、营销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手造社团。与此同时,一体化融合数字技术学院设计之长、航空服务与维护系“3D打印”之长、文化旅游学院“非遗技能”之长共建社团,成立面之心语、刻不容缓、鹊华山下等6个技师手造社团。组建“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手造团队,开展非遗进校园和大师进课堂活动,绘就手造团队能力发展图谱,全力提升团队综合业务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济南市技师学院充分发挥全省技工院校中心教研组组长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技师手造”教学教研活动。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深度挖掘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彰显南山特色的“手造+”课程体系,探索技师手造实践综合育人样态,形成集数字设计、非遗传承、文创产品于一体的技师手造发展模式,将学校、社会、企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成为优秀手工艺、非遗保护的新载体。
增强文化自信
解锁“手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济南市技师学院将传统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一体化培养,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重点,积极搭建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中的育人模式。
济南市技师学院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作为履行文化传承的新使命,依托文化旅游学院特色专业,深入挖掘南山特色文化。将南山栗子酥、面塑、糖塑、冷拼雕刻、非遗美食、泉城创新伴手礼、茶艺、漆扇、云肩等项目引进校内“手造+”体验中心,打造集非遗体验、研学教育、文创设计于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参与式经历、第一视角等促进外在技能理论知识的内化。
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内“手造+”体验中心依托传统智慧与历史底蕴的非遗文化,开辟“手造+”非遗传承新课堂。非遗传承新课堂将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提升文化传播力与渗透力,打造“沉浸式体验”手造新场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思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众多非遗项目中拥有一抹与众不同的亮色。
赋能数字手造
打造文旅产教研融合新引擎
济南市技师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建设,形成具有鲜明文旅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区域文旅经济发展为本,济南市技师学院聚焦文旅专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面点、烹饪、文化旅游、数字设计等专业,主动对接文旅产业新业态,联合行业协会、万豪国际酒店等头部企业,重塑区域文旅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瞄准未来文旅企业岗位需求,将现代旅游业的新标准、新规范、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引入教学。
与此同时,济南市技师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示交流活动:2024年3月,技师手造团队与山东大学共同举办“食味齐鲁,香溢杏园”美食节活动;4月开展“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邀请非遗美食传承人孙在娇、李娜娜、魏宪华到校,进行“清油盘丝饼”“泉城大包”和“鸿熙居布袋鸡”的现场教学;5月,学校手造团队参加2024年山东职教周展示活动,现场进行了手造作品展示和体验。
济南市技师学院通过“匠心+文化+科技+手造”方式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非遗的激情碰撞,发挥“文旅数字航空”校内手造融合体集成效应,与区域特色文化接轨,与时尚元素结合,将非遗文化开发成泉城创新伴手礼、云肩等手造项目。精准帮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技师手造”大师利用南山栗子绵软沙甜的特点,以单酥手法研发“南山栗子酥”,确定栗子来源订单,解决南部山区仲宫、柳埠地区部分栗子销路问题。以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为平台,以节造势、以节强技、以节助农,依托传统节日及南山特色,积极组织手造师生团队参与“源味南山·南山好时节”活动,帮助乡村农户增收,助力乡村非遗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乡村振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