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为中国春节注入更多“全球元素”

来源:济南日报发布时间:2024-12-12 15:58:40

  再过40多天,我们将迎来农历蛇年的春节。与之相应,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是说,中国的春节申遗成功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它是传统信仰、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全世界中华儿女“同此一节”。可以说,春节的文化分量,是真正压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分量。

  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节,在中国人的日常中,却是非常“物质”的。对联、鞭炮、灯笼、庙会、年集、红包、年货、年夜饭、拜年、吃饺子,甚至还有春晚……这些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展示着一年到头的物阜民丰、流淌着三餐四季的笑语喧哗。可见,春节对应着每个家庭再实在不过的生活追求,也对应着一套绵密而温存的“仪式感”,更对应着附着其上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大家一边说着“过年话”,一边期盼“新年景”。所以,围绕着春年,我们有一系列庄重的“年观”,充分反映着中国人的平和、豁达、仁恕、兼爱、互助……

  春节申遗的成功,让我们在精神振奋之余,也要认真思考,在“现代化生活狂飙突进”的今天,怎样“保留年味儿”,不让它被冲淡、被搁浅。现在看来,以春节为代表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正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消失的风险,在出境游、电竞热、手机控占据越来越多生活空间的时候,在乡村空巢化和城镇化并行的时候,大家只能感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空余一声叹息。所以,呵护春节,尤其在各种热捧“洋节”、网络“造节”风行的时候,呵护好“我们的节日”,非常重要。好在,在这方面我们正在不断积极调试,比如,大家盼着年假长一点,最好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根据最新的政策,这个从2025年开始就可以实现了。

  借着春节申遗成功的契机,全社会要一起思考一起行动,为“保护春节”做点什么,让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能再度走动起来、热闹起来,让团圆找到“面对面、手牵手”的真实触感,给亲情以“承欢膝下,陪伴身边”的松弛状态。做到这些,可不是靠单纯的口头提倡,而是需要“堂前灶下”场景的兑现,这同样是非常“物质”的存在。

  春节申遗的成功,让我们重拾家园记忆,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打造文化向心力。无论生活多么富足、技术多么发达、价值多么多元,“回家过年”的共识,必须是烙刻在民族心灵深处的“精神内核”,就像《流浪地球》一样,我们是一个永远背负着家园行走的民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给人以依归。

  包容共存、美美与共。春节申遗成功,在传达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推动文化交流。而春节就是这样一个交流窗口,通过它向世界传递理解与尊重、友好与和谐。当然,作为一个有“活性”的节日,春节并非存在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而是高度开放的,有着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春节申遗成功,将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全球元素”,从而历久弥新。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