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为内陆城市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新路径。近年来,济南以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核心,加速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不仅跑出了开放发展的“加速度”,更成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济南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在国家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2017年,济南第一年试水中欧班列,当年仅开行12列,到2024年开行量已增至1029列,且连续5年稳居山东省首位。据济南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济南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已覆盖23个国家48个城市,形成东、中、西三通道发运和往返双向开行的模式,这充分体现了济南中欧班列跨越式的发展速度。2025年初,济南与青岛联合获批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标志着其枢纽地位与郑州、重庆等老牌枢纽比肩,正式跻身国家战略布局。济南应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营水平,加快发展班列经济、枢纽经济,实现班列与商贸物流、加工制造、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强化硬件与智慧化建设,筑牢枢纽发展“硬底盘”。通过进一步扩容基础设施,加快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二期、遥墙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四港三区”枢纽新城。加强数字化赋能,持续优化济南市智慧口岸物流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完善产业监测、预警、智能决策等功能,提升产业智能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促进物流产业降本增效。强化绿色技术应用,探索“班列+碳交易”模式,将减排量转化为企业收益,引领低碳物流转型。
优化政策与服务生态,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聚焦政策创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重工机械运输标准限制、出口产品运费较高等企业痛点。聚焦服务升级,充分利用“班列+冷链”模式、“齐鲁号·全球购”平台等,助力更多山东农产品走向欧洲,中东欧红酒、乳制品等商品引进济南。同时,进一步强化济南国际陆港大厦“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整合法律、保险等第三方服务,为跨境物流运输保驾护航。
深化区域与产业协同,释放联动发展“乘数效应”。织密陆海联动开放网络,加强与沿海港口合作,促进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合作,吸引更多过境和回程货源经济南中转。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结合,培育“班列+制造”“班列+金融”等新模式,赋能外向型经济。国际协同拓展辐射半径,巩固提升现有运输线路,开拓新的国际运输通道,以通道建设带动经贸往来。
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的建设,不仅是物流通道的升级,更是城市能级跃迁的缩影。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济南正以“钢铁驼队”为笔,以多式联运为墨,在共建“一带一路”的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的“济南故事”。相信,随着枢纽功能持续强化,济南必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