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济南力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来源:济南日报发布时间:2025-04-03 16:19:23

  智能网联汽车,正迎来“狂飙”时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多元化创新科技的代表性产业,不仅代表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导方向,更是打造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武汉到郑州、广州,在各地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当下,济南抢抓机遇加速落子,以实现城市级大规模自动驾驶车辆应用及商业运营为牵引,快马加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近”了

  在济南,智能网联汽车正加速“驶入”普通百姓生活。

  近日,在济南燕山新居BRT站台,一辆配备"智慧大脑"的公交车正沿专用车道平稳行驶,而市民们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早在去年12月12日,济南市首条L3级智能网联公交线路——智能网联公交1号线正式向市民乘客开启预约,连接盛福花园与燕山新居,全长约4公里,为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

  济南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运行的智能网联公交1号线已实现L3级自动驾驶。车辆通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及智能算法系统,可自主完成交通信号识别、障碍物规避及超车变道等操作。自去年12月示范运行以来,该线路累计接待体验市民超过2300人次,成为泉城智慧交通的亮眼名片。

  不仅如此,3月27日,更高级别的L4级无人驾驶公交系统已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测试,并将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投入运营。即将在黄河北岸部署的L4级无人驾驶公交系统将实现全面技术升级。该车型取消传统驾驶舱设计,完全移除方向盘、油门及制动踏板,依托车路协同系统在限定区域内实现全自主运行。系统具备精准进站、智能调度等功能,最高运行时速控制在40公里,并配备紧急制动装置保障行车安全。

  除了无人驾驶公交车外,无人物流车、无人环卫车等功能型无人车相继在济南上路测试。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无人公交、无人物流车、无人环卫车等应用场景都将成为现实。

  政企合力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今年以来,济南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可谓是动作连连。

  2025年1月,市工信局会同交通运输、公安、城管、市场监督等部门,启动了《济南市低速无人驾驶车辆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编制工作,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市低速无人驾驶车辆示范应用。

  3月7日,《济南市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征求意见。该《管理办法》为济南市功能型无人车的合规上路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正式出台后,将进一步丰富无人驾驶场景,为济南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3月18日,市工信局的一则公示再度引发热议:济南市拟开放起步区全长6.4公里的路段,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中巴车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这背后,是济南市一直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产业链的重点突破方向。”济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8年,济南市就制定出台《济南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这是山东省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商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22年3月,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济南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由这三个市直部门共同设立济南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与示范应用联席会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工作。

  近年来,济南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7月,济南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按照试点方案安排,济南将坚持以实现城市级大规模自动驾驶车辆应用及商业运营为牵引,推动车、路、云、网、城多要素协同,实现车、路、城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在济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发布,获得了济南企业界的积极响应。浪潮智慧科技携手中国重汽、山东高速等百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了山东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服务联盟,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济南“底气十足”

  以上种种,凸显了济南各界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决心和信心。济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市拥有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产业、测试、道路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应用条件,济南应有尽有。”

  以产业为例,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大市,济南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工业资本、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富集。2024年,济南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已达到2000亿级规模,集聚了包括中国重汽、比亚迪、吉利新能源在内的一批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涵盖汽车制造、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产能不断提升,去年产量已突破5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

  同时,济南数字经济持续领跑,核心产业做大向强,实数融合发展效能加速释放,数字生态总指数居全国第8、全省第1,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856亿元,软件名城评估位列全国第7位。

  在道路测试领域,济南市拥有山东高速集团博莱高速26公里封闭高速测试路段,集合了典型的高速公路元素,包括三隧一桥、两处收费站、弯道、纵坡、长直线等。该路段对标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技术指南(暂行)》要求,围绕智慧高速典型应用场景、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领域测试需求,将测试场地划分为4大测试区,共80余个测试场景,每天约有30—50辆车在此进行长期测试。济南市还开放了174.75公里的公开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路段,涵盖了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风景区等多种场景,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测试环境。

  除了道路测试,济南市还积极推进无人驾驶示范应用,让市民提前感受智能出行、无人配送带来的便捷。目前,济南公交集团已投入4辆智能网联公交车进行BRT专线和普通线路的公益性载人示范应用,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6万公里。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小微型纯电商用车也正在进行自动驾驶技术升级,累计行驶里程约3.88万公里。这些都是济南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底气所在。

  坚持“三生”融合加快发展产业生态

  济南市之所以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正是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寄予厚望。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市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积极发展软件研发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智能交通数字化产业等智能网联产业;谋划产业载体,重点引进智能网联上下游相关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营造产业发展氛围,谋划开展智能网联行业活动(沙龙、论坛等),通过“会、展、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智能网联顶尖交流平台。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济南市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济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将围绕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和发展生态持续发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结合5G、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同时,济南市将积极开展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建设,建设智能网联高速公路封闭测试路段、城市交通智能网联示范区及相关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同步配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边缘计算服务器、5G基站和LTE-V2X等多种感知、通信和数据处理设备。

  此外,济南市还将积极拓展创新应用场景,加快打造高速路无人驾驶编队行驶场景、开设智能网联公交专线、探索自动驾驶公交路线。持续优化发展生态,发挥智能网联汽车联席会议作用,建设城市道路、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我市智慧交通平台。

  智驾时代的到来,将深刻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济南市积极拥抱新技术,在政策、测试、应用、产业等方面全面发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久的将来,泉城街头将出现更多智能网联汽车的身影,为市民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及生活体验。(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许凯)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