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商丘讯(张腾 李爱良)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大红灯笼销售迎来旺季,在虞城张集镇小崔庄村崔成波家的院子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灯笼,支灯笼、粘金纸、晾灯笼……沉浸在制灯的繁忙中。这里生产的宫灯不光点亮了虞城当地,还挂上了全国各大风景区的亭台楼榭。近日,笔者走进虞城县张集镇小崔庄村,走进了生产宫灯崔成波家的院子。
崔成波做灯笼有十多年啦,在崔成波家不大院落内,或红的、黄的、珠子旗穂、花边的烫金的、k金的、撒金的,将一个又一个农家院子点缀得鲜亮耀目。
“今天还有活吗”?这是村民李四香一日内第二次到崔成波这里领灯架物料啦,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农忙间隙、家里有空闲时,给崔成波灯笼来料加工,或多或少增加了家里的收入,张集镇马滩村民马艳梅今年光是加工灯笼,每月收入达3600多元呢?
崔成波的爱人史慧勤已经从事了20多年的宫灯销售,多年前,崔成波与爱人在商丘东风市场批发零售灯笼,在销售过程中,他看到了商机,利用自家闲置的院落,购买机器设备,聘请宫灯专业技术人员到小崔庄指导宫灯生产,目前村里村外已有30多户由他提供技术、原料加工灯笼。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传统的宫灯有60多道制作工序,装架、緾盘、烫盘须、装灯、拉金条、凉晒、合拢等,步步考究。做出的宫灯,上下匀称,撑合自如。主架有两根铁质支撑杆、塑料底座、和16、20或24根钢丝组合而成。
目前,崔成波通过对传统产品进行技改、更新,使原来的10余个规格品种发展到目前的50多种,其拳头产品规格1米宫灯、中国结等,专业从业人员26人,产值达到500多万元。产品销往上海、广州、临沂、豫、鲁、苏、皖等周边10余个大中城市,年创利税50多万元;带动小崔庄村周边38户村民年均增收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