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魏县妇联与魏州街道办妇联携手成功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为濒临破裂的家庭重拾温暖。此次调解充分展现了妇联组织“娘家人”的关怀力量,彰显了妇联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化解家事纠纷的实践成效。
案情回顾:矛盾升级,家庭关系岌岌可危
当事人王某(女)与籍某(男)因购买电车意见分歧发生冲突为导火索,继而又阐出子女教育、家务分担、疑似籍某出轨引发激烈冲突,籍某情绪失控与王某动了手,王某深感委屈生气便住到朋友家并报警无果。于是王某拨通了魏县妇联维权热线电话,县妇联获悉后立即联动街道办和社区妇联网格员介入,启动“妇联+”联动调解机制。
调解过程:法理情交融,精准破冰
情绪疏导先行:县妇联婚调人与街道办妇联、社区网格员,以双方自愿调解为原则,以缓和矛盾为第一目标,采取不做褒贬、息事宁人的中立态度,分别单独约谈王某和籍某,运用“倾听—共情—赋能”技巧,帮助双方释放压抑情绪。王某哭诉“以前是个事不是个事老动手,孩子小俺都忍了,这回因为买电车的事一言不合又动手,这日子没法过!”,籍某坦言“这两年活儿不好找,钱不好挣,还整天唠叨要买这买那,生活压力大,一时没把控住情绪就动了手”。
法律政策宣讲:县妇联干部结合《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解读了“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及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分析矛盾,化解僵局
剖析矛盾关联:向当事人指出买电车冲突只是表面问题,实质上是长期以来子女教育方式、家务分担、夫妻间的信任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上的问题长期积累导致的,引导双方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寻找利益共同点:帮助双方发现共同目标,如“虽然在子女教育的具体方式上有分歧,但你们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良好教育,也都希望家庭更加和谐幸福,这就是咱们解决问题的基础。”促使双方从对立转向合作。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双方诉求和共同点,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如在电车购买上,建议双方制定预算,待经济状况允许时再行购买;在子女教育方面,采取文明教育方式,采取轮流陪伴孩子学习办法;在家务分担上,根据双方的时间和擅长的领域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在夫妻信任关系方面,切忌互相猜疑,遇到问题要心平气和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协商对话破局:在县妇联“‘魏’爱和解”调解室,调解人员对当事人分别进行情绪疏导,面对矛盾要明白事理,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引导双方认识到在家庭关系中,妥协是维护和谐的必要方式。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适当的妥协能让家庭更加幸福。”
调解成果:和好如初,长效护航。
经过3次专题调解,王某与籍某表示在以后的相处中,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共同承担家务,对子女文明教育,遇到意见分歧,多交流多沟通,过往的事,不翻旧账,冰释前嫌,为爱和解。街道办妇联为该家庭后续跟进服务、电话回访,并协调社区志愿者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县妇联负责人表示:“妇联始终是妇女儿童的‘娘家’。我们将以此次调解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魏’爱和解”调解室功能,推动《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用心用情维护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郭付林,郭海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