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菇是近年才研发出的新品蘑菇,因其菇体大、口感好,营养丰富而深受大家喜爱。春节期间,记者走进武安市西寺庄乡东寺庄村的灵芝菇种植基地,一排排、一簇簇雪白的灵芝菇冲破土壤,朵朵开来,长势喜人。灵芝菇种植户李爱国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灵芝菇种植周期短,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在一个月左右就能生长成熟,出菇单朵最大重量可达50斤,预计亩产达3万斤。
灵芝菇的种植是西寺庄乡产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积极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上世纪90年代,西寺庄乡采矿业快速发展,经济一度处于鼎盛时期。2010年后,随着铁矿资源枯竭,该乡经济效益便持续下滑。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但是,怎么转?转向哪里?西寺庄乡党委书记裴立军一直在思考、在寻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2年11月4日下午,带着对西寺庄乡绿色转型的思考,西寺庄乡党委、政府组织考察队伍到涉县更乐镇灵芝菇种植基地实地考察。通过对灵芝菇林下种植、大棚种植实验成果的查看,对其种植成本、栽培技术、环境要求、发展模式和市场效益等内容的综合考量,他们决定把灵芝菇引进西寺庄,并将种植试验基地选在产业基础扎实的东寺庄村万乐生态园。
2022年12月19日蘑菇子被埋进土里,历时25天的等待后,灵芝菇终于在2023年1月13日萌芽。乡村合力引进项目初见成效。
东寺庄村万乐蔬菜园曾被河北财政厅、河北科协授予“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产业基础扎实,灵芝菇种植条件十分优越。目前东寺庄蔬菜大棚内设置70米种植带4道,种植有菌包3.6—4万个,经过覆土、浇灌、覆膜等程序,保障出菇所需的湿度。当下正值严冬季节,为保障棚内温度,他们利用竹竿、篷布搭建保温棚,确保灵芝菇正常生长。
李爱国眼里闪着光,他认真地为记者算了一笔灵芝菇种植的经济账:种植灵芝菇每亩投入18000元,一年可种四批次,年总亩产可达三万斤,平均市场售价5元/斤,产值可达15万元。
希望,同样在该乡的另一个村庄升腾。
在西寺庄乡小汪村润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示范基地,现代化全自动温控大棚内,工人们拿着盒、提着筐行走在垄间紧张有序地采摘赤松茸,淡淡的菌香弥漫在空气里。被誉为“菌中之王”的赤松茸是一种集香菇、蘑菇、草菇于一体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我们的赤松茸肉质厚实,价格喜人,销路完全没有问题,基本都是卖给固定客户,销往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春节期间正是销售的旺季。”基地主管史文涛乐呵呵地说道。
史文涛告诉记者,他们是武安第一家种植赤松茸的企业,250平方米的大棚,每天能产出100斤左右的赤松茸。2022年3月,基地内16个大棚正式投入使用,历经七个月的耐心管理和呵护,第一茬赤松茸孕育而生。该基地大棚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种植,通过电脑操控,就能对大棚进行控温、除湿、通风、增氧等操作。只要温度和湿度适宜,40多天时间,一朵朵赤松茸就能从土里探出头,再经过流水线作业和重重把关后,运往顾客手中,既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谈起今年的计划,他信心满满,“下一步,基地将持续提高赤松茸的品质,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90个大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低投入,高收益,一个又一个新的绿色种植项目在西寺庄乡萌芽、壮大。“西寺庄乡有着独特的绿色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基础,旅游大道两侧绿化林、东寺庄村万乐生态园等林业规模和产业条件优越。”裴立军对西寺庄乡的优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该乡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信心,“以小汪村旅游大道两侧绿化林和东寺庄村万乐生态园区为试点,充分利用闲置林下土地和蔬菜大棚高标准发展食用菌种植,在全乡范围内进行技术推广,辐射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增收,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郭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