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日报讯(记者李开 闫丽静)过去,县直部门管得了却看不见,乡镇看得见却管不了。属地问责,“管不了的”常替“管得了的”受过。今年,威县创新推行乡镇综合改革,把权力下放给乡镇,实现权责一致,乡镇干部不再当“冤大头”,担当负责、敢管善治的基层治理效能大大提升。
12月11日,梨园屯镇顺利通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公示,镇党委书记罗向政无比喜悦。然而,说起过去“权责不一”来,他觉得基层干部很冤。
没有“金刚钻”却做“瓷器活”。梨园屯镇属地管理事项有44项,其中27项执法权在县直部门攥着,工作出了问题,镇干部常被问责,处分轮着背,有的已背了好几个。“没权管还得管,管不好,上级不满意,群众不认可。”在乡镇工作20年的罗向政对此颇为无奈。
今年4月,威县在梨园屯“试水”乡镇综合改革,推动行政执法和服务重心下沉,下放293项执法事项和197项审批服务事项。为了接好“条条”放的权,梨园屯镇重新调整机构设置,成立综合执法、政务服务、社会综治等五个中心;整合21个基层站所执法力量,执法人员由7人增至29人;畅通镇村审批服务网络,推行一窗办、网上办、一章办、异地办,实现48项审批事项村里直接受理。
权力下放,“看得见的”能管了。12月初,执法队员何宁在东赵村巡逻时,发现有人在农田非法挖土。他当场制止,责令恢复了原貌。“放在过去,破坏耕地的事,咱根本管不了!”
“‘看得见的’执法,成效立竿见影。”罗向政举例说,过去镇里有6个黑加油点,只有“规劝”权的镇干部再三劝说,业主无动于衷。改革后,镇里先行依法取缔了2个,其余黑加油点见状纷纷主动关了张。
“权责一致了,干事气顺了,担当负责、服务群众的劲头儿更足了。”镇长李博有感而发。
实施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活跃在23个村的92名网格员好比“顺风耳”,113个摄像头恰似“千里眼”,群众身边的事都能快速发现并及时解决。12月15日上午,杏园屯村网格员张建立发现村口垃圾桶满了,立即上传信息。调度人员王建新将信息传达给保洁公司,10分钟后,垃圾被清理干净。
乡镇综合改革让基层干部抓发展的激情得以迸发。梨园屯镇引来投资16亿元的医疗器械类大项目,发展千亩优质小麦、千亩特色蔬菜,投资3亿元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三区共建项目顺利实施……罗向政感慨地说:“这半年多来,我们干成的事比改革前两年办的事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