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先吃,不够再加。”“菜品可以来半份。”......9月17日,记者采访本市多所高校发现,虽然刚开学不久,但“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已渐成高校师生和食堂的行动共识。高校食堂会根据就餐人数的周期性变化,推出灵活多样的节约新招,节俭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学生纷纷争当“节约达人”。
适量“小份菜”避免了浪费
17日中午,在邢台学院的食堂,学生们陆续开始选餐。窗口分为主食、热菜以及凉菜等区域,菜品多样,搭配科学,营养丰富。
食堂工作人员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按量打饭,“如果不够吃可以再加。”在食堂内的墙壁上、桌椅旁、取餐口均设置有“拒绝浪费”“光盘行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醒目标语,时刻提醒全体师生“勤俭节约”。
“新学期刚开学,我便发现学校食堂增添了不少自选‘小份菜’。这‘小份菜’几乎成了我们的标配,我们都是吃多少点多少。”该学院2019级学生陈楠表示,“小份菜”“半份菜”种类繁多,让他们既能吃到更多菜品,也避免了浪费。
在食堂的餐具回收处,大部分学生送回的餐盘都比较干净。“相比以前,‘小份菜’的菜量很合适,能吃饱,价钱也相对便宜。”该校学生张菲菲说。
人人争当“光盘行动”传播者
为了更有效地制止浪费,邢台学院向全校学生发出“节约令”,号召大家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校园氛围,争当“节约”的示范者,“光盘行动”的传播者,都来做一名“节约达人”。
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不光全校师生在行动,学校后厨操作人员也在培养良好的节约习惯。“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定期对食堂一日三餐就餐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指导备餐工作。比如,周末学生就餐人数会因外出等原因大幅减少,于是我们就相应地把周末的备餐减少三成左右,最大限度地从供给环节减少浪费。”邢台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堂及时分析总结就餐人数的周期性变化、相关菜品的消费规律,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各食堂备餐计划,并对学校食堂价格进行梯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