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邢台 > 正文

邢台退休教师杜君英手抄《红楼梦》全书

来源:牛城晚报编辑:王敏发布时间:2020-09-22 17:26:32

  

  

  牛城晚报讯  对有些人而言,能静下心来仔细读上一遍《红楼梦》都是难事,而64岁的退休教师杜君英,从头至尾将名著细细誊抄下来,字体始终如一。9月19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温文尔雅的老师。

   388天,一尺多高的手抄稿

  杜老师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简单的白色上衣衬托着其慈祥的笑容,言谈中时时透着一种睿智。

  一尺多高的《红楼梦》手抄本,分装在12个档案袋中,让人叹为观止,油然生出一种珍贵感。每个档案袋的封面上细细写着其中所装十回的目录。打开档案袋,每袋里面有五册。每一册,不仅装订得整整齐齐,上面的行楷俊秀流畅,不疾不徐,始终如一。

  抄写《红楼梦》,整整用时388天。有朋友说杜老师,“抄这个做什么?”“费些傻力气”,而他却以此为乐,乐此不疲。缘何花功夫去抄写《红楼梦》,杜老师笑着说,也算了了自己的一个遗憾。“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又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40余年,居然没有很好地研读过《红楼梦》,这是一个遗憾。”抄写《红楼梦》,于他而言,就像还债,更是一种弥补。

  对《红楼梦》的感情,还得从杜老师小时候说起,在威县老家,他曾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看一本书,当他好奇地想一探究竟时,却被人推到一边说:“这得高中毕业才能看懂。”这句话让杜老师记了一辈子,也对《红楼梦》有了不一样的感情。现在,他不但看懂了,而且还可以以“杜老师读红楼”为题目进行讲座。

  心里只装得下一件事儿

  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参加抄写《红楼梦》活动,让杜老师萌生了抄全书的念头,念头萌生瞬间,这件事儿也就成了他心里的头等大事儿。

  “我这心里只能装一件事儿。”杜老师笑着说,从2016年10月31日开始,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坐到桌旁抄写《红楼梦》。

  “我也不急着抄完,一边抄一边品读,抄完后还会看看自己的字体,细细咀嚼内容。”他说,这成了他的精神娱乐,就连回老家的时候,也会在包里放一叠稿纸,抽空抄上一会儿。

  “他是一个脑子里只能装一件事儿的人。”妻子也说,一辈子教语文,退休了还是帮学生补习语文、为在校老师培训语文教学,平时除了和朋友喝个小酒,就是看书、写字、写文章。

  杜老师有自己的公众号“杜老师语文课堂”,他微信朋友圈里,全部都是与大语文相关的文章,记录着他做语文老师的点滴,为大家普及语文相关知识,而且均是个人原创。

  抄书是另一种阅读

  “抄书是另一种阅读,抄写的过程中,我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杜老师说,用汉字将它慢慢地抄写下来,不仅是对名著的深层解读,其中还有对汉字的一种敬畏。

  杜老师他不仅抄完了《红楼梦》,还写了《我与<红楼梦>的半世情缘》及百余篇《杜老师读红楼》。“读后感才写到三十多回,会一直写下去,写两百篇没有问题。”杜老师说,《红楼梦》这本书值得细细品读。

  在杜老师家中,记者还见到了《水浒传》全书手抄本。“2019年9月23日开始,到2020年9月1日18点23分,历时344天。”杜老师笑着说,疫情期间他过得很充实。

  “我要把它留给子孙后代。”杜老师说,之前有人想要收购《红楼梦》手抄本,他拒绝了。

  “在时下许多事情都讲‘快’和‘高效’的时候,有条件慢下来抄写。在抄写的过程中,慢慢咀嚼、消化、吸收,于是,关于红楼、水浒等等,便了然于心矣。”在读杜老师的文章里,能够看到他静心凝神抄写的样子。

  杜老师的抄写,不仅仅是对名著的细读,更让更多的学生、读书人看到:原来,读书还可以这样。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红玉 文/图)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