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剧,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比例逐渐升高。信都区近年加快推进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买单,由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相关居家养老服务。
如今,信都区已有600余位老人享受到政府买单的养老助餐服务。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彩霞文/图
取餐点
●育兴社区(包括原育才社区、原胜利社区的马凯贵宾楼饭店)
●信泉社区
●信德社区
●复兴社区
费用标准
●60至69岁老人
每人3元
●70至79岁老人每人2元●80岁以上老人每人1元
未来规划
●建设“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全体系服务模式,拓展和延伸其他养老服务,实现由单一的让老人“吃饱吃好”向幸福养老转变
“养老助餐,真是太惠民了”
10月15日10点30分,记者来到信都区育才社区的养老助餐服务取餐点,室内已有十余位老人等待取餐。
老人根据到达时间先后,进行登记、排号,取餐。一份贴在墙上的菜谱显示,当日菜品为荤素炒菜和馒头。对于这份12元的午餐,77岁的孙金维老人只需要付两元,剩余10元由政府和爱心企业河北翊枫科技有限公司承担。
“每天买菜、做饭、刷锅、洗碗……退休以后,天天重复这样的生活模式。现在有了助餐服务,不用围着锅台转了,我们老两口可以有更多时间照看小孙女。”孙金维说。
“年轻时候的兴趣爱好,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都搁置了,终于退休了,可以享受晚年生活,一日三餐却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现在有了政府买单提供助餐服务,让我和老伴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拍视频、学画画、练书法……把晚年生活过得更加有滋味。”旺族府邸小区82岁的刘爷爷说。
在马凯贵宾楼饭店取餐点,84岁的李奶奶说,“我6月份就开始在这取餐吃饭,好吃、卫生不说,都一个小区的还可以聊家常,总比我们老两口在家凑合吃饭好啊。”
现场老人们纷纷表示:“现在有了政府买单的养老助餐服务,不仅为子女减轻了负担,饭菜还干净卫生,真是太惠民了。”
老人们的“亲友圈”扩大了
“家里就我一个人,自己做饭自己吃没滋没味,后来,索性就开始凑合了,政府养老助餐服务让我找回了家的味道。”70多岁的刘秀梅老人说,这样孩子们就不用来回跑送饭,我们还能跟同龄老年人聊聊天,认识一些新朋友。
信都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东杰介绍,目前,全区常住人口75.4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87%。这些老人多数因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及受住房条件所限而独自居住,其中独生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不在少数。这些老人一日三餐遇到了许多难题:做饭麻烦,并且又吃不了多少,经常吃剩饭……而随着养老助餐服务的出现,这些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我们这里固定时间取餐,居住分散的老人们因为养老助餐服务聚在了一起,大家在取餐点等待取餐的时间里,聊天、分享生活,这里就成了一个会客室,老人们的社交圈拓展了,亲友圈扩大了,幸福感也更强了。”育才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发展运营
“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每天向报名取餐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顿午餐,仅育才社区一个取餐点,每天就有120余人前来取餐。”河北翊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助餐标准是价值12元的全餐(菜品、主食)1份,受助老人按年龄分三档,60至69岁的老人每人3元,70至79岁的老人2元,80岁以上的老人1元,差额均由当地政府和企业承担。取餐地点在社区居委会大厅,每天十时三十分至十一时三十分为取餐时间。
“我们对餐饮企业的要求是保证质量,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少油少盐,清淡,软烂。一周的菜谱不重样。”该公司负责人称,结合节气,菜谱会不断调换,为老人营养助力。
对于这份义举,邢台信都区马凯贵宾楼饭店、襄都区冬喜饭店也是倾情参与。
“为了满足周边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助餐需求,为养老助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老人们吃的对口味,我们感觉比什么都值。”马凯贵宾楼饭店负责人刘明伟说。
“谈不上什么利润,但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在自己能伸出援手的时候,就多参与。”襄都区冬喜饭店老板刘飞说,饭店上下对于老人餐也是煞费苦心,从食材到制作,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吃饱吃好”向幸福养老转变
据信都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东杰介绍,今年,为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和半失能等老年群体助餐服务需求,信都区结合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分布和助餐需求情况,在老年人需求较为集中的社区谋划建设养老服务(助餐)项目,项目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和企业参与的模式开展,通过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方式对服务企业进行筛选,经过严格的招标采购程序最终委托河北翊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本项目服务。
“接下来,我们还会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助餐模式,建设‘中央厨房+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的全体系服务模式。打造‘城区15分钟,郊区30分钟’的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推进养老助餐工作覆盖范围。”朱东杰说,拓展和延伸其他养老服务,提供如医疗护理、健康宣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增强服务内涵,实现由单一的让老人“吃饱吃好”向幸福养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