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绩下滑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但小熊电器的下降幅度似乎比同行们大了一些。
记者丨晓敏 见习生丨哲元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用这两句话形容小熊电器近期的遭遇有些贴切。4月5日晚间,小熊电器(002959.SZ)发布公告称合作仓库发生火灾事故,因火灾价值约5500万元的货物受损。
所幸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受损货品也投了保险,目前事故原因调查和相关索赔、理赔程序正在进行中。
火灾引发的财产损失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财报中出现的业绩“失火”苦果却只能自己吞下。近期,小熊电器发布了2021年年度财报,其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这也是小熊电器近5年首次出现业绩下滑。
小熊电器2019年顶着“创意小家电第一股”的名头上市,在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下其股价一度上涨至发行价的近四倍,然而在去年同样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小熊电器业绩下滑,股价大幅回落,市值较高点跌去了7成。
与此同时,小熊家电“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模式也饱受诟病,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切入小家电这片蓝海,小熊电器的转型应早日提上日程。
小熊电器遇拐点
“实际上在所谓的后疫情时代小熊电器的业绩增幅就已经开始放缓,此次财报营收净利双降就是放缓的长期体现,放缓的原因则是整体的需求下降了,或者说需求回归了正常区间。”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财报显示,2021年小熊电器营收36.06亿元,同比下滑1.46%;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滑33.81%。自2017年以来,小熊电器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
分季度来看,小熊电器的拐点在2020年第二季度便开始显现。鳌头财经统计历史财报发现,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四季度,小熊电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5.27%,46.62%、20.17%、22.57%、﹣25.77%、﹣6.28%和6.88%;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109.72%、70%、4.95%、﹣12.62%、﹣67.55%、﹣26.47%和﹣11.32%。不但下降趋势明显,而且2021年一整年归母净利润都处于同比下降的状态。
营收增速放缓源于疫情爆发后的小家电需求趋于正常,消费者的整体需求变弱,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豆浆机、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等12个品类的厨房小家电零售额为514亿元,同比下降14.1%;零售量23744万台,同比下降13.5%。
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则源于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去年年初以来,铝、铜、塑料等家电原材料的成本快速提升,部分家电企业采用提价来应对原材料的上涨,然而相比于价格区间较高的黑白电,小家电涨价空间有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仍在继续,国金证券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铝、铜、塑料、钢同比上涨分别达到54%、17%、8%和5%。
“在需求和成本两端的问题短期内都不会得到改善,这就要求企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早日制定策略,加大研发投入对产品进行升级,转变为创新性驱动企业,这样才会更加具有竞争力。”前述观察人士表示。
母婴产品不合格 发展路径动能不足
尽管业绩下滑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但小熊电器的下降幅度似乎比同行们大了一些。
以同样主营厨房小家电的九阳股份(002242.SZ)为例,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为7.46亿元,同比下降20.69%,比小熊电器下滑幅度少了十多个百分点。
净利下滑幅度的差异或源于发展路径的不同,主要为线上渠道的小熊电器一直采取“重营销、轻研发”的发展路径,这也是外界对其诟病的问题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小熊电器销售费用为5.53亿元,同比增加25.66%,占营收比重为15.3%;同期研发投入1.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6%。
不仅如此,小熊电器2021年还经历了研发人员的减少。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小熊电器研发人员数量为272人,较去年年初减少47人,减少幅度为14.73%;与此同时,其销售人员大幅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其销售人员数量为893人,较上年增加112人,增加幅度为14.34%。
重营销、轻研发带来的后果则是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多次被有关部门点名。去年5月份,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发现小熊电器生产的一款安抚奶嘴不合格。无独有偶,今年1月份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第四批)显示,标称小熊电器生产的小熊吸奶器被检出标志和说明项目不合格。
讽刺的是,从2020年开始小熊电器加大投入布局母婴市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满足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结果则是其母婴产品参评多次被检出不合格。
产品质量滑坡带来的是品牌口碑的透支,在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上,有关小熊电器的投诉为257条,投诉内容多与产品质量问题、售后维修问题相关。
需求端本就下行,加之消费者不买账,小熊电器面对未来的竞争还有几成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