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晓敏 见习生丨陈力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新消费的故事,总是不缺入局者的加入。从近期高调在港股递表招股书,再到刚刚结束的618年中大促拿下辉煌战绩的高端伞具品牌,蕉下一时间风头无两。事实上,自蕉下品牌成立开始,就一直依仗线上渠道赢得消费市场关注,也依托一款款“网红”产品深得不少消费者青睐。但是问题接踵而来,在整个新消费市场估值遇冷、投资市场变得更谨慎之时,蕉下此次上市意欲何为?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透过招股书,蕉下面临着什么?
要想顺利赢得投资者青睐并非易事,尤其是在蕉下面临一些挑战的当下。那么,透过招股书,蕉下到底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依靠高价拉高毛利率。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时间蕉下的毛利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毛利率均保持在50%以上,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的毛利率分别是50.0%、57.4%及59.1%。
超高毛利率给蕉下带来了实打实的利润,而我们深究其中不难发现,蕉下远高于市场同类的竞品的定价策略,是拉动其毛利上升的主因。比如,竞品天堂伞在线上官网平均售价为40元左右,而蕉下均价可以达到150元以上,其中一款原价899元的轻量胶囊伞,叠加优惠后售价也高出300元。对于其高定价的策略,市场口碑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不少消费者仍处于观望状态。第二,营收来源渠道核心依仗线上,线下零售成短板。招股书显示,2021年蕉下自营渠道营业收入达到20.12亿元,占比总营收83.6%。其中线上店铺及向电商平台销售收入占比分别高达68.3%和12.6%。而截至2021年末,蕉下线下门店收入占总营收仅为2.7%。我们不可否认,对于伞具这类的并非刚需的消耗品,将渠道重点拓展至电商平台,有利于专注新消费人群的普及心智。但是,这样的布局也相对单一,而且线下门店的营销传播力也不容小觑,对扩大品牌知名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销售费用逐年高额增长。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蕉下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占比当年总营收32.4%、40.7%和45.9%。拆分来看,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占比增长最高,从2019年的0.37亿元,占比9.6%增长到2020年的1.19亿元,占比15%,再到2021年5.86亿元,占比24.4%。营销开支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7.97%。
而刚刚过去的618大促期间,蕉下在多元化营销渠道的重点布局也正好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蕉下花费重金通过投资直播、短视频、测评以及软文等多样化组成的以消费者为主导的营销体系,以品牌自播加达人直播的组合形式为切入口,为线上电商引流。当然,高销售费用的投入,也会带来不俗的市场表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蕉下在天猫平台,就凭借2275.8万的预售额、6万+的预售量高居女装、服饰配件和户外三个品类销售榜的榜首。在京东平台正式开售当晚(5月31日晚),蕉下成交额同比增长130%。第四,研发投入极低。与蕉下的营销投入费用相比,其研发费用的投入并不在一个量级,相差很大。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90万、3590万和7160万,占收入比为5.3%、4.6%和3%,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企查查数据统计显示,尽管蕉下拥有191项专利,但这些专利当中还是以外观设计居多,达到140项,占比高达总数的73.3%,而有关真正涉及防晒技术的发明专利仅为6项,占比仅为3.14%。
很明显,蕉下的战略打法严重偏向于重营销,轻研发。这也符合目前主流新消费品牌的定位,研发占比都超低,几乎靠广告买销量。但是,随着疫情的持续作用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变得更加谨慎,再叠加目前线上流量红利渐渐降低,这样的打法显然并不能长久。
面向宏观市场,蕉下该如何自处?
诚然,透过招股书对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可看到蕉下自身的问题,而我们进一步对整个宏观市场牌面做对比,蕉下目前的挑战又有哪些?首先,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高质价比优势并不突出。从产品矩阵来看,蕉下销量最好的产品一是防晒伞具,二是防晒衣。但是从市场竞品来看,这两款产品并没有形成自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例如,其推出的主打具有UPF50+的防晒效果黑科技伞具,在淘宝和京东就有很多品牌在售卖,这也意味着该款防晒技术壁垒并不高,其他品牌也可以拥有,而且最重要在于价格大多在几十元、百元以内,与蕉下的高定位价格差距较大。其次,代加工模式难以拓宽品牌护城河。对于蕉下来说,没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制造体系,靠代加工模式的打法已成为“硬伤”。招股书显示,蕉下产品开发过程有三大阶段:产品企划、产品开发及产品上市。在这三大环节当中,蕉下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企划和营销上市上面,而对于产品开发环节则高度依赖合约制造商来代工生产。这样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姑且不议这种贴牌模式势必会对品牌造成损害,比如线上线下有很多蕉下品牌店、折扣店、专卖店等等,所售产品也五花八门难辨真假。另外最重要在于,这种代工模式无法形成规模化。最后,整个新消费行业正面临市场下行周期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0432 亿元,同比下降 0.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82706 亿元,同比下降 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27726 亿元,下降 0.3%。可见,在整个消费市场不景气的当下,消费者消费需求难以扩大。也正是受此影响,作用到二级市场上,导致整个新消费赛道估值一降再降。例如,潮玩头部企业泡泡玛特(09992.HK)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分别从当初的最高位107港元/股一路跌至目前的19.90港元/股上下;而逸仙电商则从最高点25美元/股一路狂泻至目前的1.35美元/股。综上来看,蕉下能否在面临不少挑战的新消费赛道上,再讲出不一样的故事?或许要等到其上市之后才会有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