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 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继喝出苍蝇、虫子后,蜜雪冰城又被曝喝出了大蟑螂,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近日,来自广东汕头的一名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爆料称,其在蜜雪冰城购买了一杯饮品,在插入吸管并开始饮用后,却透过透明的杯子外壳看到杯中漂浮着一只蟑螂。
目前,涉事店家已向消费者道歉、退款。然而,广大网友并不买账,纷纷吐槽“喝出蟑螂太恶心了,没质量保障再便宜也不会再买了。”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5月7日,蜜雪冰城累计投诉量达4665条,近30天投诉量达155条,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发现异物,奶茶味道变质,店员客服服务等问题。
鳌头财经发现,蜜雪冰城投诉量居行业之首,遥遥领先奈雪(02150.HK)、喜茶、茶百道、沪上阿姨等茶饮品牌。
频发的食安问题和居高不下的投诉量背后,是蜜雪冰城低价抢占市场和迅猛扩张的加盟制模式。
招股书材料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品牌共有21619家门店,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加盟门店21582家,直营门店仅37家。
价低、料多、实惠,是蜜雪冰城的迅猛扩张的“杀手锏”,在这几年狂奔的道路上,蜜雪冰城只顾速度而丢掉了品质,此外,还存在偷工减料、用工不签劳动合同等问题。
低价就能创造神话么?对于正在IPO过程中的蜜雪冰城来说,频繁出现的食安问题可能是“致命”的。
食安问题频发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消费者称在蜜雪冰城门店购买饮品,结果喝出一只大蟑螂。她表示,一开始店家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后面调了监控后才承认。
鳌头财经注意到,这已经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被曝食安问题,多家门店曾因食品问题被罚。
2021年,蜜雪冰城创始人之一的张红甫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监管部门约谈,要求整改。
整改效果并不明显,2022年,蜜雪冰城因产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上了“3·15”晚会。记者随机应聘进入江苏南京市的两家蜜雪冰城门店,发现其为了节约成本,频繁篡改食材有效期标签,使用应“废弃”食材。
据北京消协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1月以来,北京23家蜜雪冰城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遥遥领先”于其他连锁餐饮品牌。
除了食安问题,蜜雪冰城还多次因雇佣童工被罚。
2022年4月,浙江天台县蜜雪冰城门店因违法使用童工,被当地综合执法局罚款1.25万元;2022年7月,山东聊城荏平县一蜜雪冰城门店也因雇佣童工被罚款5000元。
近日,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家蜜雪冰城门店被当地人保局予以行政处罚,罚款5000元。据了解,该涉事门店在3月10日至3月17日,违法使用未满16岁童工1名,共工作7日。
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红线,食安问题频出,这与蜜雪冰城的加盟模式息息相关。
据招股书,蜜雪冰城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现制饮品连锁企业之一。
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该公司共有21619家门店,其中加盟门店21582家,直营门店37家。
加盟模式使蜜雪冰城规模快速扩张,对经营业绩的带动也立竿见影。
2019年到2021年,蜜雪冰城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46.8亿元、103.5亿元,2020年和2021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38%、121.18%。归母净利润由2019年的4.4亿元增至2021年19.1亿元。
此外,加盟模式贡献极高的收入与毛利。据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向加盟店销售食材和包装材料两项在2019年至2021年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6.27%、85.56%、87.08%。
低价能否创造神话?
“买5杯,只用了24块钱,比某些网红茶饮品牌一杯的价格还便宜。”在武汉读大学的王小姐对鳌头财经说,有一次和朋友逛街途中无意看到了蜜雪冰城,就和朋友买了几杯尝尝,这是自己第一次喝蜜雪冰城,没想到这么便宜,味道也还可以。
从那以后,王小姐经常买蜜雪冰城喝,并安利给身边的朋友。
价低、料多、实惠,是蜜雪冰城在众多茶饮品牌中赢得市场的杀手锏。在各大品牌追求味道,包装,热点,潮流等概念,价格水涨船高的时候,蜜雪冰城一直将4元柠檬水作为主打产品。
蜜雪冰城是于1997年在郑州创立的新茶饮品牌,2元一支的冰淇淋,均价在6元上下的茶饮,让蜜雪冰城迅速出圈。
此外,在自建食品工厂、自配供应链的基础上,蜜雪冰城通过加盟和低价模式,在三四线城市迅速铺开。
近年来,蜜雪冰城也在不断扩张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已在泰国、悉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共开设1000多家门店,国内门店数更是突破了20000家。
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身价也水涨船高。今年3月发布的《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在中国企业家中身价涨幅最大,增加320%至280亿元。
2022年9月,蜜雪冰城向深交所主板上市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蜜雪冰城IPO之路并不顺利。在全面注册制确认后,在审主板IPO企业多平移至沪深交易所获受理。后来,随着平移时间窗口关闭,原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蜜雪冰城却未进行平移申报。
根据相关规定,蜜雪冰城如果想要继续进行IPO冲刺,或需重新递交申报材料,申报条件也将会变得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