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诺诚健华经历“退货”风波后 奥布替尼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肯定

来源:中原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06-19 16:23:12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佟思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近日,诺诚健华(09929.HK)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不可逆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奥布替尼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结果在第28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摘要代码:S299)。

  该研究旨在评估奥布替尼对持续性或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是至少连续两次血小板计数达到≥50x109/L且近4周内未使用过补救治疗的患者百分比。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表示,在每天一次口服50mg和30mg的奥布替尼治疗ITP患者的两个组别中,奥布替尼都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每天一次50mg起效迅速,疗效更好,特别是在既往对糖皮质激素(GC)/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应答的患者中,奥布替尼有望为ITP治疗提供新选择。

  这是在和渤健“分手”后,奥布替尼备受肯定的一次公开亮相。

  曾遭遇“退货”风波

  公开资料显示,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型、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已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

  此前,诺诚健华还公布其他多项临床研究中,奥布替尼表现出色,单药治疗可为CLL/SLL及MCL患者带来较好的生存获益。

  比如2020 ASH大会上,诺诚健华公布了一项在80例难治或复发CLL/SLL中国患者中开展的II期(NCT03493217)临床研究最新结果,经过至少12个周期治疗后,患者ORR达91.3%,其中有10%达到CR。经评估的12个月DOR达77.1%,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达81.1%,总生存率达86.3%。

  自2020年旗下奥布替尼在国内市场获批以来,诺诚健华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也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根据诺诚健华公布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到约6.25亿元,其中奥布替尼收入约5.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6%,占公司总收入比重超9成,主要由于奥布替尼纳入国家医保后加速放量。

  国内第一梯队创新药企业诺诚健华发布公告,Biogen Inc.(下称“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双方此前达成的合作和许可协议,这意味着奥布替尼开发遭遇重大失利。

  此前,双方就有望治疗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服小分子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约定公司将奥布替尼在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予渤健。

  根据协议约定,渤健向诺诚健华一次性支付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并且最高还将有8.12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

  此次合作中断,奥布替尼就是被“退货”了。针对市场声音,诺诚健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否认,并对奥布替尼展示出较高的信心,但业内仍是有些担忧,“超8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是否实实在在打水漂了?”

  市场化有多难?

  事实上,因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不确定风险大等因素,创新药企业发展挑战大,并且商业化难,很多医药企业虽然上市了,但也是踩着政策的风口,自身仍处在亏损中。

  生物科技龙头百济神州(688235.SH)创办近十年,旗下有三款自研创新药上市,也解决不了盈利难题。

  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66亿元,同比增长26.1%;净亏损136.42亿元,创历年亏损最大。

  诺诚健华虽然被纳入医保类目,营收突飞猛进,但2022年营收为6.2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43亿元下降40.04%,净亏损8.87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6454万元;扣非后净亏损为9.6亿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后净亏损为5366万元。

  创新药市场化难在哪?鳌头财经梳理了解到,主要在成本和渠道上。创新药获批上市后,仍受到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无利可图缺少动力、未进入医保目录、错过招投标周期、医院药品品规受限等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获得进院(即进入医院正常销售)机会。

  此外,国内创新药大都属于模仿研发生产,没有形成自己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出现了一批管线同质化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规模大,难以降低成本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

  与此同时,我国从仿制药为主到以创新药为主的产业转型才刚刚起步,因此创新药研发生态发展还未成熟,从企业到研发机构再到政府,整个创新药领域的参与方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尚未形成可以多元合作的研发生态系统。

  上市之初,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因为其广泛的市场空间,成为资本宠儿,享受估值溢价。但真正上市后,财务指标难以转正,资本热度也逐步趋于冷静。

  那么,创新药还有前景吗?

  在国海证券看来,目前医药板块下跌空间比较有限,前期各方面负面因素的扰动已基本在估值上得到反馈。制约医药走强的主要是市场信心不足,但医药细分方向众多,行业实际情况也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从中长期维度看,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投资价值和潜力依然可观,可考虑适当关注。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