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陈力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8月21日晚间,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7亿元,同比增长8.56%,两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48.30亿元,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已超2021年全年。
在公布半年报的同时,通威股份还一口气抛出两项百亿级扩产计划。目前,通威股份已经形成从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以及电站全覆盖的一体化产业链。
极限压缩成本
高纯晶硅降至4万元/吨
实际上,通威股份能取得如此佳绩并不容易。
从宏观上看,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全球产业链恢复缓慢,核心通胀居高不下,货物贸易低迷,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形势仍不容乐观。
好在2023年上半年,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图片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8月2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速增长。
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
通威股份所处的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也面临供给快速释放带来的产业链价格加速回落压力。
其中,自2022年年底以来,随着高纯晶硅环节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供需关系逐步从紧缺转至宽松,产品价格大幅调整。
据硅业分会统计,国内单晶致密料均价已从年初以来最高24.01万元/吨降至最低6.57万元/吨,迫使部分落后产能因成本压力停产检修甚至关停,部分在建产能也延期观望。
产业激增之下,也是价格下跌之时,更加考验光伏企业的“内力”——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
2023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达到30%左右,目前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
有的企业在建产能正延期建设,处于观望状态之时,通威股份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扩产。
根据公司2024-2026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发展规划,2023年上半年,通威股份高效推进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并已于2023年8月进入试运行。同时,作为行业首个单体规模20万吨的云南通威二期项目于2023年3月开工,包头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也在7月开工。
当前,P型向N型切换已成为光伏行业共识,通威股份2023年继续在N型电池方面加速渗透,强化内外对标和继续提质提效。
随着下游N型技术产能逐步投产,N/P硅料价差进一步拉大,通威股份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快速提升N型料的市场供应,N型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47%。
强化内外对标
TNC电池量产转换率升至25.7%
除了硅料外,通威股份还占据着电池片龙头企业的交椅。
2023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积极扩产,电池环节因技术发展致使扩张速度与产能释放相对滞后,叠加上半年组件排产需求旺盛,市场供需相对偏紧,电池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图片通威高效组件智能生产线
在此之下,通威股份电池满产满销,实现销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长65%。
成本方面,凭借精细化管理控费、工艺水平持续精进以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通威股份上半年单晶PERC电池非硅成本较去年全年平均非硅成本再降16%,产品A级率、电池转换效率、碎片率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行业。
作为行业内率先实现TOPCon PECVD Poly技术规模化量产的电池龙头企业,通威股份上半年强化内外对标,继续提质提效,目前TN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提升至25.7%(未叠加SE技术),良率超过98%。
同时,随着眉山3期9GW于2022年底投产,2023年第二季度已满产发挥,平均效率达25.7%。彭山1期16GW项目顺利下线,通威股份TNC电池产能规模达到25GW。
而且,双流25GW TNC项目和眉山16 GW TNC项目将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届时通威股份TNC电池将以66GW产能规模,跃升至行业前列。
另外,通威股份HJT已完成双面纳米晶开发,210组件功率破720W,并建立首条铜互联中试线;钙钛矿/晶硅叠层研发效率达31.13%,带动盈利能力结构性提升。
针对TOPCon技术研发,通威股份顺利完成硼扩SE技术的开发,预计可实现TNC产品提效0.2%以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THC中试线已完成双面纳米晶技术开发,当前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6.49%,210尺寸66版型组件功率达到743.68W(第三方认证),在硅片厚度减薄至110μm的条件下,量产良率依然可达到97%以上。
不仅如此,自公司2022年大力布局组件业务,完成了光伏产业链的最后一块拼图以来,通威股份围绕盐城、金堂、南通三大制造基地,加速推进组件先进产能建设,上半年累计实现组件销量8.96GW。
与此同时,截至报告期末,通威股份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52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3.7GW,上半年结算发电量22亿度,实现碳减排二氧化碳168万吨。
有业内人士认为,通威股份通过成本控制、技术升级、产能布局三大方面具有强劲优势,而且三者可以相互正向影响,从而为公司构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护城河”。
优化产能结构
200亿扩产夯实一体化布局
在公布半年报的同时,通威股份一口气抛出两项百亿级扩产计划,进一步加强一体化布局。
8月21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在四川峨眉山市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2025年底达产;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同样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2025年底达产。
对于上述两大合计投资200亿元的项目,通威股份表示,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在光伏产业链中领先的综合竞争能力,继续强化围绕高纯晶硅、拉棒及切片、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太阳能组件等核心环节为一体的优势产能结构,为产业链合作伙伴及终端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光伏产品,有效保障公司光伏业务的稳健发展,符合公司“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战略。
据了解,通威股份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6年全球第一(InfoLink Consulting 统计),而在2022年下半年快速推动组件业务规模化布局后,公司组件全年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名。
根据半年报,通威股份称目前盐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公司组件年产能提升至55GW。
由此,通威股份已经形成从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以及电站全覆盖的一体化产业链。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曾表示,一体化近两年行业发展方向。通威有所延伸,是想在配套协同上形成一个规模成本、交易成本、组织成本领先的全球供应链。
“但通威仍然强调对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伙伴的重视。”刘汉元表示,倡导行业有效分工协作,在自己所精所强的方面做大,在他人所专所精的地方有效配合,理性地适当控制,营造“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为我好、我为你好”的商业生态。
一旦锚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结合专业化分工和精细管理,通威股份有着更为明朗的前景和更加坚固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