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 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业绩连续亏损、实控方被申请破产、押注零添加难奏效……头顶“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正面临进退两难的窘境。
近日,加加食品(002650.SZ)披露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2.18亿元,同比下降4.28%;对应的净利润约为-2537.76万元,同比下降95.1%。近两年,加加食品业绩陷入亏损。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亏损8016万元、7963万元。
亏损背后,公司主业不具备品牌与规模效应,缺乏核心竞争力,忽略主业调味品的发展,错失了行业发展风口。
此外,自2012年上市后,加加食品就将注意力放在资本运作和多元化发展上,“跨界”到房地产、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但筹划的多起收购不是流产就是因亏损被收购。
受去年海天“双标”事件影响,“零添加”“减盐”,已是酱油大厂们重要的卖点。加加食品也加入其中,将以零添加战略单品为主要发力点,同时继续推进“减盐”等系列大单品运作。
加加食品谋求“高端化”,表示持续推广高毛利产品,加强减盐、零添加等中高端系列产品的销售。但是实际毛利率并不高,2020年至2022年,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9.09%、20.05%、21.06%(经销商模式毛利率),高端化进程任重道远。
净利三连亏毛利率走低
加加食品成立于1996年,2012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创始至今一直致力于酱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酱油行业中拥有全国性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覆盖度的企业之一。
上市当年,加加食品实现营业收入16.57亿元,净利润1.76亿元。自2021年首现亏损以来,加加食品业绩跌入滑铁卢。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亏损8016万元、7963万元。
加加食品发布2023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8亿元,同比下滑4.28%;归母净利润亏损2537.76万元,同比下跌逾九成。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64亿元,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亏损2927.19万元。
加加食品在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原因系广告投放费用增加以及财务费用增加所致。今年半年报中,加加食品广告费用支出同比增长了35.25%,主要是线上广告投放增加。
据了解,加加食品此前主要渠道为传统线下渠道,但近两年其传统渠道销售收入减少。一直以来,加加食品主要采取经销商代理模式,以独家经销制为主,经销商销售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
2022年,加加食品新增经销商数量239家,减少347家,净新增-108家。2020年、2021年,其净新增经销商数量分别为73家、131家。
传统渠道销售收入减少,加加食品开始发力线上渠道,尤其是兴起电商、直播带货方面,加加的销售平台有天猫、京东、拼多多、快手小店、抖音抖店等。
不过,线上销售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2022年上半年,加加食品线上销售毛利率为负。今年上半年,其线上销售毛利率提升至38.79%,虽线上广告投放费用有所增加,但收入仍出现了下滑,同比下滑了29.01%至1622.31万元。
事实上,加加食品近年毛利率持续走低。2020-2022年期间,加加食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9.09%、20.05%、20.58%。同一时间内,其他头部竞争对手的毛利率均维持在30%以上,甚至在部分年份突破了40%。
押注零添加寻增量
面临业绩压力,加加食品2021年11月曾宣布对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7%不等,此轮提价收效甚微。
2022年,加加食品开始关注“零添加”产品,同年4月推出“零添加”系列产品,当年10月重点推广。加加食品在2022年年报中称,2023年将以“零添加”战略单品为主要发力点,同时继续推进“减盐”等系列大单品运作。
押注“零添加”,也是看中其广阔场景。根据券商研究报告,2020年“零添加”酱油市场规模约为9.9亿元,2021-2025年“零添加”酱油消费量复合增长率约36.5%,预计2025年我国“零添加”酱油市场规模将达到48.9亿元。
不过,大力布局“零添加”酱油并未给加加食品的业绩带来多大起色。2023年半年报显示,加加食品酱油类产品实现营收4.12亿元,同比下滑7.49%,食用植物油类产品实现营收1.48亿元,同比下滑40.82%。食醋类、鸡精类产品上半年营收也均为下滑。
加加食品表示,2023年下半年将持续推广高毛利产品,加强减盐、零添加等中高端系列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综合盈利能力。
新业务开展收效甚微,加加食品”内乱“不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屡屡登上失信人名单。公告显示,自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加加食品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此外,加食品的前四大股东股份全被冻结,这给加加食品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