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 张飞涛
实习生 丨 林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生活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阿甘正传》这句经典台词用到大众对盲盒的心情,或许再合适不过。靠着盲盒成长起来而后不断“攻城略地”的泡泡玛特把“人性”也收割得淋漓尽致。
最近,一面是股价强势反弹,一面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等高管开启“收割模式”,涉及资金超过15亿元。上一轮王宁在2021年的减持也是在股价较高区间。
01
王宁以及众高管减持超15亿
泡泡玛特三季报刚交了个好成绩,就紧锣密鼓地公布了减持信息。就在三季报披露后第二天,港交所权益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及高管套现。
信息显示,王宁旗下的GWF Holding通过信托瑞银信托英属维尔京群岛有限公司【UBS Trustees(B.V.I.)Limited】减持泡泡玛特1085万股,每股平均价71.98港元,合计涉资约7.81亿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5.61亿股,持股比例由42.59%降至41.78%。
同时,由王宁持股40.96%,杨涛、刘冉、司德等公司高管共同合资成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减持了1085万股,完成套现约7.81亿港元。减持后,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的持股比例为4.62%。
由此计算,通过上述两家公司,王宁以及高管合计完成2170万股,涉及资金约15.6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
其他高管也在疯狂减持,泡泡玛特董事司德减持210万股,每股平均价71.53港元,减持金额约1.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37亿元)。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一减持12.5万股,套现约894港元(约合人民币818万元)。
创始人以及高管对泡泡玛特的减持对股价形成明显冲击,公司股价11月1日收盘为71.5港元/股,总市值960亿港元,跌破千亿。
让王宁等高管“坐不住”的一大原因,是泡泡玛特在低迷后“恢复性”的增长所带来的市值暴涨。截至11月1日,泡泡玛特股价较去年年底上涨了约262%,而支撑泡泡玛特股价快速反弹的是其海外业绩的超预期增长。
泡泡玛特三季报,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较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20%-125%,其中中国内地收益同比增长55%-60%,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收益同比增长440%-445%。
02
“收割”人性,王宁坐上富豪榜
王宁家族以及高管上一轮减持也是在相对的股价高位区间。
港交所披露,2021年11月,王宁夫妇减持了1304万股,套现金额约7.4亿港元。尽管当时减持平均价位56.53港元/股,较泡泡玛特股价最高点接近腰斩,但而后泡泡玛特股价持续狂跌,一度跌至9.54港元/股,可谓是腰斩再腰斩。
图片
而这次王宁及高管出手套现,是否又是另一轮下跌的开始?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是位85后,广告学专业出身,而后去北大光华读了MBA,尝试过不少创业后,开始琢磨IP和盲盒。
2024年10月,王宁家族以27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172位。
“抽盲盒”的玩法某种程度跟“博彩”类似——单价不高、参与门槛低、中奖概率难以计算,精准利用了人性中贪婪又侥幸等心理;而泡泡玛特对IP的营销和商业化,类似于营造出粉丝对偶像对崇拜和喜爱,这也是让粉丝心甘情愿“掏钱”的一大法宝。通过这些手段,让一个普通的塑料玩具“点石成金”。
2017年-2019年,泡泡玛特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2018年、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率为225%、227%,属于几何式增长。
毛利率从2017年的47.6%提升至2019年的64.8%。
2020年12月,泡泡玛特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后,股价一度超过千亿。
不过,一场狂欢后,泡泡玛特开始飞奔往下。
2020年,公司实现25.13亿元营收,尽管也有49.3%的同比增长,但较2018年、2019年夸张式的增长明显放缓。
2021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78.7%;调整后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89.6%。
2022年,实现营收46.17亿元,同比微增2.8%;但经调整净利润5.7亿元,同比暴跌42.7%。
2023年,泡泡玛特全年实现营收63亿元,同比增长36.5%;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128.8%。
2024年,海外业务的发力也使得泡泡玛特的业绩表现有了新的亮点。
伴随业绩过山车,泡泡玛特的股价大起大落,一度股价达到106港元,市值突破千亿,而后暴跌至每股9.5港元市值不足200亿港元,近期又因为业绩向好一度突破千亿市值,而后伴随着王宁等人减持又跌落千亿。
03
出海这根“救命稻草”难成第二曲线
出海成为挽救泡泡玛特业绩的一根“救命稻草”。
2024年上半年,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业务实现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了259.6%。泡泡玛特董事长王宁表示,泡泡玛特已经提前数月实现了“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
当下,泡泡玛特在海外的业绩贡献最大的是东南亚市场,而东南亚主要靠的是泰国,Labubu(拉布布)在泰国的火爆超出大家想象,网上也是流传着不少泰国人为了抢泡泡玛特冲入商场的视频。
在国内市场,鳌头财经随机走访了几家核心城市的泡泡玛特门店,大多都门可罗雀,相较从前人山人海的场景形成对比。
泡泡玛特曾经最“轻松”赚钱的盲盒+IP模式,在国内市场的魔力正在减退。
从各大社交媒体来看,许多玩家以低价出售自己的泡泡玛特盲盒。
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讲述其入坑盲盒和退坑的心路历程,该网友展示了一整墙泡泡玛特,并称“最开始体会到抽盲盒的乐趣,抽到喜欢的款式很开心,但消费上限越来越高,而后负面情绪增加,和12315打交道都是因为泡泡玛特,决定退坑。”“现在反思才会发现,很多款式都不是真正的热爱,更多是在拆盲盒中有赌的心态。”
泡泡玛特在拓宽业务上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曾经上线了跟橘朵联名的彩妆,但尽管包装可爱亮眼,质量却一言难尽;投了主营的Lolita、JK制服和汉服的公司和品牌;去年9月在北京开出了泡泡玛特乐园,不过从去过的游客在社交媒体的分享,“面积非常小”“黄牛比游客还多”“门票偏贵”“体验感差”,各种吐槽不断。
泡泡玛特的风评也受到挑战。2020年,有网友爆料泡泡玛特出现“二次销售”,买回家发现封口有打开的痕迹,随后泡泡玛特也确认属实,并辞退涉事员工。有网友曝出,在填写泡泡玛特面试单时被要求填写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而且只有女性求职者需要填,这一举动激怒了盲盒的核心粉丝女性群体,泡泡玛特对此公开道歉。
潮玩赛道越发拥挤,泡泡玛特没有拓宽业务边界,而管理等方面不足也消磨了粉丝的喜爱。
泡泡玛特开始复制国内模式,向海外拓展。
目前,泡泡玛特海外市场主要驱动力在泰国,目前开局良好,但真的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还是像国内市场一样坐“过山车”,目前尚不得而知,泡泡玛特还是没有走出IP+盲盒这一套路,在业务边界上的拓展并未看出端倪,第二增长曲线也难言开启。
竞争对手也在海外市场发力。TOP TOY创始人孙元文近日对媒体表示,目前在全国有超200家门店,并且计划在海外开设门店,52 TOYS也在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乐高、万代、Funko等知名品牌在积极拓展潮流玩具业务。
泡泡玛特面临的,是短暂的坡峰还是长期的增长,需要时间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