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与自然和谐相处——淮河在系统治理中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来源:新华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2-10-04 22:16:34

  新华社合肥10月4日电 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淮河在系统治理中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马姝瑞、喻珮

  大河边,堤防齐整;波浪下,鱼儿畅游;河湖岸,风光旖旎。从桐柏淮源到扬州三湾湿地,从临沂沂河到淮北乾隆湖……截至目前,淮河流域已建成16个流域级幸福河湖,近水、亲水、乐水的动人画面在各地展现。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御洪水”到改革开放后“管理洪水”,再到新时代谋求“人水和谐共生”,淮河儿女逐渐找到了一个与水共生的恰当位置:尊重自然,让道于水;给水出路,人有生路;兼顾发展,人水和谐。

  这是2022年5月30日拍摄的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彪 摄)

  上下游共治水患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先导段机声隆隆,数十台(套)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运土车穿梭来往填筑堤防。

  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内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今年7月30日开工建设,将保障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建成后,淮河洪水出路将进一步扩大,洪泽湖防洪标准将从100年一遇提高至300年一遇。

  “这也是减轻淮河上中游防洪除涝压力,实现全流域安澜的重大举措。”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说。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现场。(江苏省水利厅供图)

  淮河因灾害预防难、洪水下泄难、干流排水难等难题,曾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

  淮河流域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同治一条河”,在防灾减灾、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响应和系统治理体系。

  上游建成出山店、前坪2座大型水库;中游行蓄洪区调整建设蚌浮段已见成效,王临段、正峡段正在加快实施;下游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已实施完成……

  2020年7月,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通过科学调度,“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泄洪。那年汛期,淮河无一人因洪伤亡,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

  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淮河流域,如今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着全国大约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有效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减法”养护生态

  从淮河入海水道上溯约1000公里,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北部的淮河上游山清水秀,作为随县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界河,淮河在随县境内流域面积超过680平方公里。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推进淮河源头河道保护管理的根本。”随县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崔力说,随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来,淮河流域共设置县级河长6名、镇级河长18名、村级河长36名。

  随县淮河镇农田综合治理。(资料图片 徐斌 摄)

  管好“源头活水”,对淮河生态系统来说至关重要。而对淮河沿岸企业的整治,也让淮河焕发新的活力。

  淮河畔曾有一段守着淮河讨水喝的日子。由于沿岸化工厂、造纸厂等污染严重,淮河一度成为“坏河”。1995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出台,我国第一次为流域水体污染治理制定法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治淮更加注重水生态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推进了生态流量调度、全面建立淮河流域河长制湖长制。2021年,淮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

  治污的“减法”,配合河湖面貌治理的“加法”,淮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

  “从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抓好防洪、治污等工作,到努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淮河治理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河湖管理处副处长付强说。

  “知进退”人水和谐

  三代居住在淮河庄台的张洪海一家,2020年搬进了位于乡镇的120平方米新房。

  “以前住在庄台上,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最怕洪水来了跑不掉。”这名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镇的农民说,“现在终于告别了提心吊胆的日子!”

  淮河流域人口密度高,人水争地矛盾突出,人占水道加剧淮河水灾。

  让道于水,还民于安。淮河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接续实施,将群众逐步搬出“水口袋”。10年间,妥善搬迁安置人口超过31万人。

  这是2020年10月16日拍摄的阜南县王家坝镇淮上社区的庄台疏解降容工程居民安置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人给水让出路,水给人让生路。按照“宜水则水、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原则,沿淮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性农业。

  “编筐打篓,养家糊口”,这是阜南县耳熟能详的俗语。每遇洪水,当地的蓄洪区里庄稼被淹死,水中的柳条却恣意生长。此前,柳编并未作为当地的一项产业来发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转变,柳条变身致富的“金条”。

  如今,阜南县发展出柳木加工企业近300家,产品畅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水鱼、浅水藕,滩头洼地植杞柳,鸭子白鹅水上游”。不仅阜南,沿淮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水生蔬菜、优质水稻、特色水禽等产业,百姓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